鹧鸪声声唤双栖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鹧鸪,叫声,沉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23 09:54
“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从《本草纲目》的这段文字可知,鹧鸪是一种不大起眼儿的鸟,而且常常畏畏缩缩、躲躲藏藏。雄鹧鸪善于啼鸣,雌鹧鸪平时沉默寡言,不过,对雄鹧鸪的呼唤声也会积极应答。
山深闻鹧鸪
春回大地、草木葱茏的“雨水”“惊蛰”时节,雄鹧鸪厌倦了单调无聊的独居生活,就开始寻找机会吸引雌性。“石城花暖鹧鸪飞”,在晨曦照耀下,健硕的雄鹧鸪飞到高高的岩石或树枝上,昂首挺胸,放声高唱,啼声响亮、短促而急切。雄鹧鸪的欢唱既是对异性的爱情召唤,也是对同性的挑战宣言,其他鹧鸪都会踊跃响应,嘹亮的鸣声此起彼伏,形成奇妙的大合唱,声声呼唤着 “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并不连贯, 具有强烈的顿挫感。听到这种撕心裂肺、悲婉凄切的叫声,极易勾起迁客骚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郑谷《鹧鸪》的尾联曰: “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在宽阔的湘江上“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此起彼伏,畏寒的鹧鸪忙于在茂密的竹林深处寻找温暖的鸟巢,夕阳西下,带给人们悲凉的羁旅乡愁。历代很多文人都像郑谷一样,借鹧鸪抒发哀怨感慨之情。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张籍借鹧鸪鸣声营造出悲凉的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的落寞心境。“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刘禹锡写出了女子内心的忧愁之感,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苏轼的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则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苏轼还有“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的词句,描绘情人约会情意缠绵、难舍难分的场景。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借鹧鸪之声抒爱国之情、兴亡之叹,江晚山深,暮色苍茫,使人满怀惆怅,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勾起词人志业未就之忠愤、壮志难酬之悲叹。
鹧鸪的叫声并非千篇一律, 许多鹧鸪都有独特的口音。辛弃疾《阮郎归》说: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有一种温馨是鹧鸪的啼鸣,鹧鸪堪称中国人精神文化层面的“故人”。因此,郑谷云:“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这宴会的座席中也有客居异乡的南国游子,不要面对和煦的春风吟唱《鹧鸪曲》—那曲中模拟的鹧鸪之声哀婉清怨,容易撩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有人认为,郑谷《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用来咏杜鹃也未尝不可。确实,鹧鸪与杜鹃放声啼鸣的季节与环境以及带给人的感受有很多相似之处。正如辛弃疾《贺新郎》云:“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更令人悲伤不已的是,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刚停歇,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的悲切号呼。
因为独特的鸣叫声, 在华夏文化中, 鹧鸪得以与杜鹃齐名。鹧鸪、杜鹃的啼鸣, 都是故乡最动人的旋律, 而且在象声取义的诗歌体裁— 禽言诗体中, 它们也都是主角。在丘濬的《三禽言》、梁栋的《四禽言》、杨维桢和黄遵宪的《五禽言》等作品中,诗人们把鹧鸪、杜鹃等的鸣声双关附会成人类自身的语言,赋予了鸟鸣特别的社会文化意义。
明代诗人丘濬的杂言古诗《三禽言》云:“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海,溪流湍急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以十八滩头的山穷水尽暗喻南宋王朝的穷途末路,为昏聩无能、欲重蹈南宋覆辙的明朝统治者敲响了历史的警钟。丘濬借禽言晓大义,把鹧鸪“行不得也哥哥” 的啼声谐音,巧妙地点化为警世之语,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刺桐毛竹待双栖
其实,鹧鸪本没有诗人那么多愁善感,雄鹧鸪歇斯底里地鸣唱,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为了赢得爱情。
鸟类的求偶竞争非常激烈,鹧鸪的嘶鸣与啄木鸟的啄木声、蜂鸟俯冲发出的哨音一样都是为了向雌鸟献媚。科斯塔蜂鸟的雄鸟以高速俯冲向雌鸟求爱,在俯冲时,疾风吹过尾羽发出的悦耳哨音就是雄鸟的情歌。尽管没人知道雌鸟如何判断哨音的质量,区分音调的变化,但仍有人认为雌鸟据此也许能判断雄鸟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每一种雄鸟求偶时发出的声响在同种雌鸟听来都是令人心醉的“超级好声音”,也许雌鹧鸪同样能通过歌声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位好夫婿。清末画家任伯年的《紫藤鹧鸪图》,用酣畅淋漓的笔墨再现了鹧鸪求偶的生动图景:雄鹧鸪仰头高鸣,雌鹧鸪忸怩作态。顺便说一句,赵佶的《鹧鸪图》和唐伯虎的《枯槎鹧鸪图》中的主角其实是八哥。
然而,为争夺配偶,雄鹧鸪之间不仅要较量歌喉,还常常诉诸武力、大动干戈。它们就如好斗的公鸡,先以嫉妒的眼神互相盯视,然后就开始捉对厮杀啄斗,直至头破血流,胜利者将“抱得美人归”。清明前后的蒙蒙细雨中,大多数鹧鸪已喜结连理。“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南禽无侣似相依,锦翅双双傍马飞”,从皇甫松、韦庄的诗句可知,诗人们早就注意到了大部分鹧鸪为一夫一妻,不过,也有少数鹧鸪一夫多妻。
繁殖季节,白昼的延长会导致鹧鸪睾酮分泌增加。睾酮是睾丸、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激素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动力。睾酮有强健肌肉、振奋精神、提升体能等作用,还能促进雄性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因此,这时雄鸟的睾丸要比其他时候大得多。硕大的睾丸又可以分泌更充足的雄性激素,使得雄鸟更加斗志昂扬,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表达爱意—在赢得雌性青睐的同时,也可能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当然,高风险也会带来高回报,在与同性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并躲过了天敌魔爪的雄鸟将获得繁衍后代的特权。
在鹧鸪群里,享有特权的霸主就是在一个领地(山头)内,经过赛歌和啄斗赢得胜利的雄鹧鸪—头鸪。头鸪不仅一夫多妻,拥有交配占有权,而且享有高声啼叫权、沙浴优先权。头鸪崇尚“山头主义”,对自己的繁衍领域盯得很紧,通常于领地最高处啼叫,并不断地在领地内巡逻。在中午的暖阳下,头鸪可以在巢区内最显眼、阳光最充足的地方进行沙浴,通过沙浴清洁身体,并宣示对领地的绝对统治权。好斗的性格有利于保护巢区,使野外鹧鸪分布比较分散,保证繁殖期内亲鸟和雏鸟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过去,猎人们常驯养善于啼叫的雄鹧鸪作为“媒鸟”,通过啼叫吸引野生鹧鸪前来,从而诱捕它们。唐朝诗人罗邺颇具悲悯情怀,不要说诱捕鹧鸪,就是对被别人养在笼中准备食用的鹧鸪都不忍伤害。他不但把鹧鸪放了,还满怀深情地写诗祝愿:“好傍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他祝愿鹧鸪能在环境幽雅、便于觅食取水的青山绿水旁栖息,并在刺桐、毛竹中寻找到共同生活的伴侣双宿双栖。
雌雄鹧鸪多在四五月间共同营巢,巢跟大多数陆禽的巢一样简陋粗糙。当雄鹧鸪在高高的树枝上发出招牌式的鸣叫时,雌鹧鸪或许正默默地躲在由枯草、枯枝构成的土坑状鸟巢中产卵孵卵。鹧鸪一般每窝产卵5 ~ 10 枚。卵外表光滑,呈椭圆形或梨形,棕白色带暗红斑。在21 天左右的孵化期内,雌鹧鸪甚为恋巢,很少离巢觅食。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不久即可跟随亲鸟活动。也许因为是早成鸟,跟随亲鸟学习的时间较短,因此,鹧鸪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简单,这就使鹧鸪的智商在鸟类中并非出类拔萃。
然而,美丽的鹧鸪斑、独特的鸣叫声依然使鹧鸪备受关注。此外,鹧鸪还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狩猎鸟。因为滥捕滥 杀,野生中华鹧鸪现在已不多见。2000 年,中华鹧鸪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毫无疑问,野生鹧鸪不属于餐桌,必须保护! 不过,2020 年5 月29 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鹧鸪列入16 种特种畜禽之中,明确了鹧鸪可养殖、可食用。这样,野生鹧鸪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慰藉,而饲养鹧鸪又使人们有机会品尝到鲜美异常且有滋补保健功效的鹧鸪肉和鹧鸪蛋了。不过,要善意地提醒一下,市场上销售者经常把雉科石鸡属的石鸡与鹧鸪混为一谈。
【责任编辑】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