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与中国文学”笔谈

  • 来源:创作评谭
  • 关键字:海洋文明,中国,文学
  • 发布时间:2021-05-04 15:53

  当代中国正在融入海洋文明时代。在海岸线和大海之上,人们生活、工作、嬉戏。海洋探险与求知热情,航海灾难与抗争精神,水手见闻与情爱漂泊,无不呈现着大海与人类共依共存的诗情画意,展现着人们与大自然的审美关联与诗性哲思。关于海洋的现代诗日渐壮大,逐渐担负起抒写人类走进蔚蓝融入全球化的情思载体。[1]当代诗人、诗评家黄礼孩2019年底主编的海洋诗选《找回大海的天赋》,收录了近期国内百余首海洋诗佳作。诗选渗透现代海洋精神,体现了当代优秀诗人的海洋生态意识,张扬着人类强悍的生命意志和人与自然共融相生的自然关怀,堪称一部恢宏独特的现代海洋诗剧。海洋诗歌中,岛屿、海浪、海风、海鸟、船只、水手、灯塔等海洋意象始终伴随着诗歌前进的脚步。[2]这些诗歌不断呈现着海洋般丰富浩瀚的艺术张力,或慰藉心灵抚平创伤,给予人们奔赴未来的力量;或反思人类生命的起源,心生敬畏,在大海的奔涌中顿悟生存的哲思与灼见;或面朝大海凝望故乡,体验澎湃的家园情感;或回溯历史洪流,梳理个体与人群漂泊的时空印迹。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闽东丑石诗群的汤养宗就是其中杰出的海洋诗人。他的诗歌充满生命的力度,有着灵魂自觉的海洋气魄与诗性尊严。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海洋诗歌曾如此定义:“或是以人情、人事为主体,而以海洋为衬托,为比喻;或是出入于虚实之间,写岸上人思念海上人,或海上人思念岸上人;或是写海陆之间的特殊空间:海岸。”[3]海洋诗歌立足海洋这一生命精神原乡,书写山海之间的地域诗意,诗歌充满强烈的海洋空间美学色彩。

  海洋诗歌的抒情立场是大海,诗性魅力也源于海洋空间美学的磨砺与内在激发。汤养宗1959年出生于福建宁德市霞浦县,这里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闽东沿海,他做过渔民,当过海军声呐兵,退伍后做了八年编剧,又在县文联创作新诗。海洋孕育了汤养宗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天马行空的诗性想象力。诗人立足海峡西岸,关注山海之间地域空间上的诗意,诗歌充满了强烈的地域美学色彩。他的海洋诗饱含着人生哲思,意图在“更高的悬崖那里寻找一种与危险同在的语言方式”,以“打开、大裂、大合”的写作主张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丰富情感。[4]在价值多元化道德蒙尘的市场体制初期,汤养宗对于自己的创作有着清醒而睿智的把控,这源于诗人对海洋生活砥砺的顿悟和对新诗发展前途的深重焦虑。他的诗歌语言粗粝,无拘无束充满野性,没有丝毫的“脂粉味”。当下的海洋诗歌大多吸纳质朴平凡的文字,绝无轻盈在上的高蹈感,词句往往振聋发聩。海洋生存与写作体验,锤炼了海洋诗歌独特的清峻面目和凝练峭拔的思想。海洋诗歌内在地葆蕴魔幻色彩,具有多重审美维度,大多放逐华丽辞藻与精细技巧,却总在洗尽铅华之后深蕴着非凡的文字功力,诗境博大,语词深沉隽永。

  海洋诗人的创作须得包容天地的辽阔视野和海洋般的博大胸怀。汤养宗自诩是“海洋的儿子”,面对尘世的污浊喧嚣,他投入海洋的怀抱,企图在海洋中寻找天与地的边缘和人类的精神家园,他说“海洋叫我们回家”。汤养宗诗歌甘愿放弃“积攒在诗歌里的阴阳术”[5]。在大海的洗涤下,诗人试图以婴儿初生一般的眼光重新打量现实世界。他跪在辽阔的海岸线上,写作姿态异常谦卑,探索着神秘圣洁的精神领域。海洋之上搏击生活风浪的经历赋予汤养宗辽阔的视野和深入探索事物的谨严态度。他的诗极大程度抵达底层生活,诗歌语言质朴、充满大海的野性,有着海洋之子的旷阔与豁达。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与归宿,也是生存的载体。海洋诗人们往往怀着深重的悲悯情怀,试图将人类从“生死的渊薮”中拉出。海洋诗歌颂赞生命的纯真,大多都是真正有活力、有尊严、有脉搏的生命之诗。

  海洋审美空间赋予诗人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升华为海洋诗歌的“天地之心”与“

  人性本色”。海洋诗歌大都饱含着人生哲思。海为诗人提供创作灵感和写作源泉,成为诗歌抒情和表达的对象,融入了诗人关于生命血脉的深沉思考。诗中既有关于天空大地的沉思,更有关于大海大洋的诗性冥想。诗人在自由幻想的国度里,谱写出一曲曲关于人性欲望和海天之间生命的歌谣。汤养宗诗歌《穿墙术》中,作者想象自己拥有了穿墙术,墙后的世界则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映射,没有现实社会的欲海横流。在这一方海天世界里诗人可以自由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撕下现实伪装,宣泄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懑。穿回现实,作者又变回了君子形象。这种变脸技能几乎人人皆有,面具是出于自我保护,真实的一面总是会在夜深人静时“穿墙”而现。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坦露在读者眼前,他并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形象完美、毫无破绽的自恋者。这首诗虽缘于海天的想象,但却本色真实。海洋诗歌往往采用剖析自我以剖析众生的方式直面生活之海的虚假与丑恶,进而窥见茫茫人海的人性本质。当下海洋诗歌中这些平凡的诗句,辅以新奇宏伟的想象,质朴的背后总会生发出深刻充沛的意蕴,发人深省。

  海洋诗歌十分注重海洋意象的运用。海洋诗中,鱼、船与人甚至渔村,皆灌注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汤养宗的笔下,“鱼”以“神性”,“船”以“灵性”,打通了海洋诗的天国之路;关于“鱼”与“人”的两大族类,则以“血性”和“野性”开辟了海洋诗的荒原之路。[6]现代社会功利思想在这里得到聚焦,人类肆意贪婪开发海洋,导致了海洋之殇。在汤氏海洋诗代表作《鱼荒》中,海水变成了蓝色的血液,大海荒芜渐成废域。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日趋衰败,只能向大海祈求宽恕祷告,全诗就是一组人性的哀歌。汤养宗的海洋诗作为“心灵自我的突围”,经历了“倾慕聂鲁达”到“亲近海德格尔”的过程。如果说,聂鲁达启示他返回海洋,确认生存家园,海德格尔则神谕他超越海洋,寻找精神家园。[7]所以在汤养宗诗歌中,“渔村”意象的存在就成了人类生命最终的港湾和精神栖园。

  海洋诗歌语言是对当下所谓口水诗的“海洋净化与提纯”。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为人的存在打开了一个充满慰藉的空间,而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语言呈现存在的最美途径。口语如何成长为“诗家语”,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创作问题。朱湘认为:“新诗的白话决不是新文的白话,更不是……平常日用的白话。这是因为新诗的多方面的含义决不是用了日用的白话可以愉快的表现得出来的。……我们必得采取日常的白话的长处作主体,并且兼着吸收旧文字的优点,融化进去,……我国的新诗才有发达的希望。”[8]口语写作使现代诗歌真正进入抒写的自由状态,丰富性、诗性、自由是构成一首好的口语诗的几大要素。诗人将写实同想象相结合,抒怀咏志。海洋与心灵碰撞出生命的花火,虚实之间亦真亦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境深远。T.S.艾略特也说:“诗的每一次革命,都是要返回日常语言。”[9]同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诗人一样,海洋诗人致力于诗歌语言口语化的写作。这些海洋诗歌对准稀疏平常的海事,就像出海捕鱼、渔妇杀鱼这样的日常生活,凭借优秀的写作张力,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意打捞出来,令人恍然大悟。经过狂风巨浪砥砺,洋流淘洗沉淀,语言回归本真,诗意蒸腾升华,去掉了“诗化装饰物”(T.S.艾略特语),海洋诗歌展现出文字本身的、最原始纯净的魅力。

  海洋诗歌具有天然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蓝色星球”给予现代世界文化最大通约性。闽东丑石诗群既得益于海岸地域,又不为空间所限,而是努力走出宁德乡土,走向更广阔的海洋世界,把地域性与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从中寻找各自的联结点和生长点。他们的诗歌,更具广阔的海洋视野和厚重的生命内涵。[10]20世纪末到新世纪初,诗歌口语化趋势蔚然成风,一些诗人沉湎于还原存在本质的书写,对日常事物进行全方位的细致描画。这种拟真化写作的泛滥,同过去故作高雅的“靡靡之音”异曲同工。这种诗歌过于精微的叙述手段,缺少大胆开阔的想象和真性情的加持,不过是“精美的平庸之作”罢了。诗歌如果总是讲求精致的小技巧,难免流于平庸俗气。而海洋诗歌却有着“剽悍的野性”,立于海边的诗人有着海岸渔民骨子里的“抗争性”。诗中的这种率真自由往往来自浪尖生活的无拘无束,没有矫饰。海洋诗歌可以说是一把利斧,劈开了中国当下诗歌“亲亲”向荣、相安无事的假象,与世界艺术理念接通。

  海洋诗歌多追求情思的深邃与丰厚。海洋诗人不光追求语言的及物性,还追求丰富多样的抒写方式和有深度的思想内涵。当下真正优秀的诗歌肯定是立足于生活,展示人性并传递现实力量的作品。当代诗歌需要大批优秀的海洋诗人,严谨地对待生活,直面诗艺大海,热爱诗歌,奉诗歌为一生志业,中国新诗必将扬帆远航。

  注释:

  [1]黄礼孩:《找回大海的天赋》,海风出版社,2019年。

  [2]袁晓红、刘进:《“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3]余光中:《被诱于那一泓魔幻的蓝—〈二十世纪中国海洋诗精品赏析选集〉序》,《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尤佑:《擅长身体修辞的蝼蚁与潜心灵魂诗学的猛虎—评汤养宗诗集〈制秤者说〉》,http://www.qianxiwenxue.cn/qxwx/vip_doc/4499668.html,2017年5月19日。

  [5]辛泊平:《谦恭内敛的人生姿态—读汤养宗〈致所有的陌生者〉》,辛泊平个人新浪博客,2013年12月21日。

  [6]余峥:《最终的海:人类与诗的栖居家址—评汤养宗“海洋诗”》,《诗探索》1995年第2期。

  [7]余峥:《最终的海:人类与诗的栖居家址—评汤养宗“海洋诗”》,《诗探索》1995年第2期。

  [8]朱湘:《评闻君一多的诗》,《中书集》,生活书店,1934年,第334页。

  [9][英]T.S.艾略特:《观点(选择)》,裘小龙译,《诗探索》1981年第2期。

  [10]邱景华:《“闽东诗群”的独特风景》,《福建理论学习》2015年第4期。

  (作者单位:任毅,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