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步行百里拜谒老师杨昌济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老师,拜访,纪念
  • 发布时间:2021-05-08 10:18

  1968 年,中共湖南省委和省革委会作出决定,隆重纪念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38 周年及修建开慧烈士陵园。省委书记李振军为此安排我撰写杨开慧烈士传记和纪念大会讲话稿。

  我因此前去拜访杨开慧烈士的兄长杨开智老人,他说毛主席不会赞成修建烈士陵园和修葺杨昌济故居;他也不主张老太太与开慧合穴,因而婉拒提供资料。

  我报告周世钊先生,请求指点办法。周老想了想说,过几天我去杨府拜访,你随同即可。

  三天之后,我随同周老来到杨府。两位老人数年未见,相见甚喜。周老并未急于谈及纪念活动之事,而是自然地叙谈往昔趣事。

  “ 子珍, 润之和你和我, 50 多年前就是兄弟一般啊!”

  开智老人听了,连连点头: “润之是大哥,长我5 岁;你也是哥, 长我1 岁。1915 年,润之大哥偕你来到板仓,是初见嘛!”

  世钊老人说:“这是难忘的一件事。我与润之同学5 年,连床而睡,前后邻座,可他每每外出并不邀我。唯一一次邀我同行外出,就是到板仓杨师家!”

  开智老人问:“惇元(周世钊)兄,那年头,我不敢一人走路往返城乡。润之和你是怎么走到板仓来的呢?”

  世钊老人说:“弹指53 年啦,略约记得。”

  杨夫人李崇德老人甚感兴趣:“周先生,说说吧!”

  世钊老人侃侃而谈——

  1915 年5 月下旬,昌济师旧病复发,告假回乡养息。多日不见,学生颇觉思念。6 月初一个星期六,润之对我说,午后去看望怀中(杨昌济)先生。此语甚合吾意,一口应允。我们出了城门,过浏阳河,走鸭子铺,3 个多时辰,到了安沙尚湾。曾听音乐教员黄晓东说过,他辞谢一师教职就是回老家尚湾创办学校。我们决定顺道拜访,参观黄先生的业绩。

  蓦见一师学生来访,黄晓东先生喜不自胜。偌大庭院,屋舍俨然。门前水塘,碧荷田田;院后山岭,林木葱茏。院内辟有一间教学室,一间自修室,一间游艺室,两间藏书室。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学生30 余名,而教员仅是晓东先生本人。正当润之盛赞黄老师毁家兴学是为壮举之时,又有客人走进院内,正是在四师范和一师范的地理教员黄宗溍先生,他家亦在不远处。师生意外相逢,又添一分喜悦。

  宗溍先生询问我们何以来清云乡地界,润之说,经此前往清泰乡板仓,探视养病的杨先生。两位黄先生告知,他们皆与怀中先生有同窗、同事之谊,称许杨先生为国中少有之良师,亦赞许我们尊师敬道。

  茶饮毕,我们告辞,正好与宗溍先生同行一段路。在一个叫卷石湾的地方,宗溍先生说到他的家了。自四师合并到一师,他仅教了短时间课,即受长沙县知事之命,任城南镇镇长。因不愿做官,不到一年,回乡任小学堂堂长。

  润之对宗溍先生专心于农村办学的精神甚为钦佩,提出到学堂参观。学校办在祠堂里,宏伟的古典建筑,设施也齐全,里面还立有许多石碑和石雕。院外小溪边,六角棱隆的塔形惜字炉,上刻有诗文,甚有新奇感。遥望远处,群山连绵,古木蓊葳,溪流潺湲,是一个景观美丽的地方。

  我俩在此留连忘返,不觉太阳西沉。宗溍先生说,这里离板仓还有60 里,且多山道,次日晨起行路为好,坚留家中吃饭,安顿歇宿。我们顺从师意,彼此高兴。傍晚时分,沿河散步,听宗溍先生讲述他们的交谊往事。

  昌济长宗溍2 岁,长晓东 3 岁, 邻近乡里, 且都好学,多有联络。昌济与晓东俱幼年丧父,家道衰落。幸昌济有向家外祖母家相依,生活、读书,可得扶持。三人一度相邀寄居隐珠山下,入周姓大户经学堂同窗苦读两年。之后,回到各自乡里教私塾有年。光绪二十年左右,三人都考入岳麓山高等学堂。三年后,昌济赴日留学,大概五六年后,又转至英国、德国留学,至辛亥革命后归国。彼此睽违十年,相见甚喜,即同到四师、一师和长师教书,又增同事之谊。昌济先生既有中国经学之根基,又有东洋、西洋学术之深造,学问见识远胜于同侪。

  宗溍先生所述,为我等初闻,由之对昌济先生有更多了解,益增敬仰之情。

  第二日,黎明即起,宗溍先生送至渡口。摆渡过河,经新桥、唐田、青山铺、飘峰山……中午偏后,即到板仓。

  听到此,开智老人高兴地插述道,润之大哥首次到板仓,正有你同来,我俩才得相识。次年,也是6 月,家父亦病,润之大哥再次到板仓探望,你却没来,我还有些失落。

  崇德老人笑着说,周先生,许是润之大哥和开慧妹相亲相爱,不想让你知悉吧。

  周老摇摇手说, 据我所知,润之和开慧相知相爱,乃是1918 年之后的事。

  开智老人收回话题,他说,当年你们二人来,我们全家高兴,家父病情也好转。润之和你都是父亲喜爱的学生。当年你腼腆,不甚言语。润之兄热情澎湃,能言善语,独与我父谈笑风生。

  世钊老人继续回忆说,这一次,润之兄和我是有备而来。当年5 月7 日,袁世凯承认日本二十一条,中华民族蒙受奇耻。润之兄气愤无比,得杨昌济和徐特立等先生支持指导,在学校里组织编印了揭露袁世凯卖国行为的小册子《民耻篇》,发给师生作为补充教材。润之兄在自己留存的《民耻篇》上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誓言。润之兄说,到板仓要请杨先生谈谈对日本国的看法及他的对日主张。

  开智老人回忆,当时家父指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会依时而进,中日最后之战争不可避免。尔辈青年学子,自当肩负起拯国救民之大任。当润之大哥出示写有誓言的《民耻篇》时,家父盛赞他以匡国救民为己任,是自己最所期望的国家栋梁之材。家父对于你,也似有品评和指点吧?我记得你面红耳赤,立起向家父鞠了一躬。

  世钊老人不无愧意地说,当时先生示我移坐身旁,蔼然而语:惇元读书习字,勤奋不辍,大可嘉奖,却于胆识器具,须自觉铸造拓展, 跟进于泽东。转而对润之说,斯人忠厚老实,若得尔视为同怀,常加顾念,他年亦可成俊彦……今天回想,我一生只以教书为业,甘守平庸,不敢站到救国救民一线去,皆因胆小怯事,有负恩师教诲!而主席待我数十年如一日,多有关怀。我想,许是润之不忘恩师之嘱!

  开智老人见周世钊先生显现伤感,忙说,惇元兄,教书育人,做的事业比我好嘛!我学农,一生以茶叶种植研究为业,更有遁世避乱之嫌。

  崇德老人似不屑二老自责,另有关切,笑着问,润之哥来板仓,与开慧妹有接触吗?

  世钊老人说,润之曾多次去仰天湖杨寓,应与开慧见过面的。这一次所见开慧,不及 14 岁。她依坐于母亲身边,不说话,听得高兴,抿嘴微笑。当年,我17 岁,于男女事,混沌未开。润之虽大5 岁,立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坚持三不谈。这一时间,润之和开慧,并无多接触。

  世钊老人旋又补充道,次日晨起,开慧曾悄声问我,润之哥何以穿着大不讲究,平日间喜读什么书,交什么友…… 我告知毛母常病,家境不宽裕,故他一件长衫多日不换洗;却于文史书报,爱不释手;笃学有志者,俱引以为友。开慧倾听,嫣然含笑,似可见她于润之,已开始有好感和关切。

  崇德老人哈哈大笑,连说好学生,好学生,难怪家公喜欢,开慧也喜欢。

  开智老人说,那天晚上,我们三人漫天长谈,抵足而眠。第二天,吃过午饭,我和你们一道进城,是吗?

  世钊老人边点头边说,师母顾虑我们走路时间长,太辛苦,特意煮了茶盐鸡蛋让我们路上吃。杨师更是关爱,各送两个袁大头,让我们理发和买书报用。

  这一天,周世钊、杨开智两位老人围绕毛泽东第一次到板仓谒师,展开回忆交谈,实是收集历史资料的难得机会。可惜当年的我,更为关心的是收集整理杨开慧烈士的事迹,对于其他相关事情,缺乏广为收集的思想准备,只是在一旁听听,未做深入采访。现在想起来,多么可惜。

  可要感激的是,当年杨老夫妇曾用一星期时间,讲述、提供关于开慧烈士的大量珍贵资料,于我完成写作任务最有助益。

  行文至此,借便补述一二关于黄宗溍和黄晓东两位先生的历史资料。

  黄宗溍,1950 年土改中被划为地主成分。他说出与毛主席有师生之谊,有关领导指示,黄宗溍是好人,应予保护。其后,他去了北京,卷石湾当地人都说,是毛主席做出的安排。 1953 年,他给毛泽东写信,请求介绍去中央文史馆工作。毛泽东亲笔回信写道,“黄先生:多次惠书,均已收到,迟复为歉!文史会馆事,已将尊函转去,成否不一定。”最后用十分谦恭的口气写道,“送上人民币一千元,聊佐桮水之资。敬颂教祺!”

  殊为可惜的是,毛泽东书信寄达时,黄宗溍先生因病遽然逝世。其儿子黄筱三写信报告毛泽东,并请求主席收回赠款。毛泽东嘱秘书田家英回信,转达对宗溍先生的哀思,并嘱一千元移送黄老太太作为家用的补助。

  我研究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校史,虽知黄宗溍也是徐特立好友,亦曾于1930 年至1932 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但却没有获悉关于他的更多资料。

  关于黄晓东先生,周世钊先生曾说,毛泽东和他在一师求学时,都喜爱古典诗词,喜欢诵读,喜欢写作,有一段时间还喜欢用古调吟唱。这与音乐老师黄晓东先生的教学、引导很有关系。周世钊先生说,黄晓东先生先用古调教我们歌唱李白的《关山月》,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我们学唱时饶有兴趣。

  田汉在《田汉自述》一书中写道,1910 年到1912 年,他在长沙北正街选升小学堂读书,音乐和图画老师就是黄晓东先生。黄先生思想进步,把《民报》上的许多文章集起来,私下里给学生看。

  (责任编辑:亚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