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局限于美术教学课堂中,也要加大对其他学科美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简述了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希望在相关教学策略的推动下可以实现美育在小学学科渗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可以推动学生的深入学习。
和其他人文学科相比,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都非常强。所以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有严谨的思维,清晰的思路,而数学的这种理性美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和体验理性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实际上,只要教师深入观察和分析,便可以挖掘到数学中的美,并将其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进而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由此,文章立足小学数学,从美育教学这一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美育在小学数学渗透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此阶段学社生的辑思维能力不健全,由此会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只有革新自身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一定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美育在数学中的渗透可以让枯燥知识教学活起来,也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感知,如此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提升。另外,美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也是灵活多变的,美育包含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感性美指的是在人文学科中的渗透,理性美指的是在逻辑思维强的学科中渗透,所以每一门学科都必须在做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强调美的渗透,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数学包含的理性之美实则就是数学规律,当教师将规律作为一种美育教育资源的时候,学生对规律的把握和认识也会更加深入。
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1、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和体验。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长时间下去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实操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美,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向学生体验美的过程转化。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才能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才会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教学中,学生接触过整数加减法所以在概念理解上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上,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展示让学生分析和整理其中的规律,待学生掌握一定规律和运算法则之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PK比赛,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进而掌握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的规则,让学生体会计算中的美感。
2、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数学之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具都是固定的,而且基于辅助教具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只能对简单的图形变形、题目中数量关系进行展现,其余的还是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述,由此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障碍。但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出现以及在教学的广泛应用,成了教师开展教学的得力助手。比如在“梯形面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导入。由于梯形面积推导过程存在很大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梯形实例,在导入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教具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梯形分割、组合的动态展示,进而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对学生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有深刻的把握。
3、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美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作为课堂引入,虽然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模式过于固定。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美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们熟知的生活出发,探寻生活数学素材,构建数学情境,以完成知识教学。当理论性知识用生活元素展现出来的时候,便扩大了数学教学范围,进而拉近了美和数学的距离。
4、推动教师课堂言行的美化。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而且教师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言行的美化,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试图通过自己美好言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语言尽量简短、精炼而且要体现逻辑性,在板书配合下深化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认识,让学生真切体会数学的美感。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具备正确审美观,如此才能推动美育教育在数学课堂的渗透,才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愉快的学习。
三、结语
美育教育在小学数学的渗透是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所以在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数学教材,挖掘其中的美育元素,让学生获得审美感知和体验,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伙娣.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03):222.
[2]黄俊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001):73-7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