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韧性

  何为韧性? 从文字上拆分,韧,形从韦字,音从刃字,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柔软可变形,但却结实而难以折断。

  中国人的韧性, 即为能屈能伸, 柔而固也。面对压力时可以退步忍让,但内心坚持的原则永不改变。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面对不公与压迫时,如果没有忍耐和韧性,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个见识广、目光长远的人。他的弟弟共叔段强行要来大片领土后仍然野心不死,“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反复挑衅国法国规。对此,郑庄公选择退让妥协,暂不管弟弟的胡作非为。但这一切的屈是为了更好地伸直腿脚, 一切的忍让是为了干净利落地平定叛乱, 避免更大的动乱影响最终的“谋”。当共叔段“将袭郑”时,郑庄公果断出手,大义灭亲。正是他的这种能屈能伸的品格,为郑国称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曾经卧薪尝胆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 曾经忍受胯下之辱成为国士无双的兵仙韩信,他们都能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弯下腰、屈下膝、忍受所有打击,然后在关键时刻伸开臂膀、挺直腰板儿,一举成名天下知。韧的性格成了他们名垂千古的优秀品格。

  哲学家培根曾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 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韧性的体现,更在于一个人看似软弱无力,却胸怀大志;看似在卑微低头,实则内心坚定。汉高祖刘邦便是这样一个人,他有顽强持久的精神, 却又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秦朝末年,刘邦率先打入关中, 理应称王。但项羽的强大,让他认识到:此时并不是良好时机。于是他选择暂时的容忍,当退则退,当让则让。鸿门宴上忍气吞声,又是给项羽、范增送礼赔不是,又是扮演弱小、可怜、无助。好话说尽,消除了项羽怒气的同时也让自己颜面尽失。但是他从此有了崛起的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就霸业,一统天下。刚正不阿、英勇无畏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是逆境来临时,一味地勇往直前、不知变通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刘邦正是拥有逆境时的“坚韧”美德,才开创了大汉王朝,名传万代。

  马克思曾说:“胜利属于坚韧不拔的人。” 于个人如此,于集体、于国家更是如此。当一个国家拥有了坚韧,它便会无往而不利。2020 年春节前后,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美好平静的生活, 武汉随后宣布封城,这是面对压力的柔。然而柔中有刚,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直在我们心中。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亲赴武汉, 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也纷纷奔赴抗“疫”一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生产、生活逐步回到正轨。坚韧不拔的韧性品格成为中国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踏上永恒之旅! ”古有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得一时;今有中国人外柔内刚,坚韧不拔。优良品德,源远流长,我们正是一个有韧性的民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