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的共享单车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似乎一切都在提速。

  小黄车ofo在今年3月来到英国剑桥开启全球之旅时,这家公司成立不过三年。它最强劲的对手摩拜在3个月后登陆英国曼彻斯特,也才刚过完两周岁生日。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年度商业要闻上,这两家创投届最热门公司的消息怕是已占据半壁江山。和海外扩张同步更新的还包括它们此起彼伏的融资新闻—6月,摩拜宣布获得6亿美元单轮融资,该纪录仅保持了一个月,便被ofo 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额刷新了。

  能和它们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同样被视为共享经济先锋的打车应用公司Uber了。这家硅谷技术公司在2010年10月推出第一版App,2011年年底便到法国巴黎开拓了第一个海外市场。当然,迅速试错,及时调整也是这一批公司的鲜明特点。Uber进入中国不足三年便折戟而归。

  跨国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近乎被人遗忘的词汇。十年前,它可是全球化背景下最主流的商业概念。这个缘起于1970年代的定义指的是那些有扩张野心的公司将业务范畴延伸至海外市场,以一个总部统筹各区域生意,布局整体。19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跨国公司趋之若鹜的市场。现在,它们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它们的海外业务没有一个是在公司成立五年之内展开的。

  可以说,我们正在迎来新的全球化时代。尽管摩拜和ofo海外扩张的背后有巨额资本支撑,但加速的全球化进程绝非单一力量所为。

  和老一批跨国公司相比,新一批公司面临的商业环境已全然不同。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扩张群体,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已经构筑了全球化的运营网络。在具备一定开放程度的国家或地区,跨国经营已成为常态。尽管会引发国内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但跨国企业带来的崭新的商业理念及运营模式,却有助于塑造活跃而多元的商业氛围。无论政府还是民众,普遍对跨国公司有较高的接受程度。

  对全球化加速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因素还包括新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上一代公司不同,新公司们处于技术发展的高速期,运营方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与营销,而是凭借互联网迅速触达不同的地域。 Uber开展海外业务,更重要的是当地运营团队的组建,而不是生产线的搭建。反之,汽车公司若开拓一个海外制造基地,仅厂房修建就要花数年,更勿论规模庞大的渠道网络铺设。

  此外,创始人和公司管理者的思路发生了根本变化。ofo的创始人戴威曾表示,公司创立之初便有了全球化的想法。而在此之前,只有国内市场达到足够大的规模时,才会考虑海外市场的扩张。这表明全球化已成为新一代公司管理者的基本意识,而不仅是“规模”的代名词。

  但起步早不意味着困难少,相反,尚未积累足够的管理经验,海外扩张遇到的阻力可能会更大—我们的封面故事详细描述了遇阻的过程,以及新公司们的努力。

  这期值得推介的还有这本杂志本身—“她”变成了粉红色的。每年的10月是粉红丝带月,今年我们也加入了关爱女性健康的行列。你可以从相关专题中读到17位职场女性的心得。多等几天,你还能看到一条有趣的视频,以及,粉色的《第一财经周刊》会出现在你想不到的地方—试着去找找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