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原力何在?

  我们所爱的,赖以生活的城市,也原来如此脆弱。

  过去一年,很多时刻,这句话也许在我们心底默默浮现,但没有人比武汉人对此感触更深:从2020年1月23日到4月8日,武汉成为全球第一个经历了彻底休眠的城市。这73天的记忆武汉人难以忘却,也被载入城市历史。

  坦白说,在我没有看到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之前,我非常担心武汉是否依然位列新一线榜单。这座冉冉升起的新一线明星城市,能否从这至暗的记忆中重新振奋起来,在城市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

  结果令我意外,在今年的排行榜上,武汉仅比2019年退步了一名—我们所爱的,赖以生活的城市,原来竟如此强韧。

  今年是这份榜单制作的第6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继续遵循当初设定的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5个一级维度,即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来为中国337座城市重新评级。170个消费品牌、17家头部互联网公司以静默的数据记录了中国城市在2020年的境遇。我们在这种静默中,读出了温度。

  除武汉的名次没有大变化之外,今年15个入选的新一线城市无一不是曾入选过该榜单的。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竞争加剧,同时也说明在巨大的挑战面前,这些曾被证明具有更快发展速度的城市的确展现出更强的复原能力。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为今年的城市榜单确定主题时,想到了“原力”这个词。它源自美国知名科幻IP《星球大战》的核心概念,本意是指一种无处不在的超自然力量,是生物所创造的能量场。在2020年的语境中,原力特指城市的韧性。越是面对严苛的挑战,越能体现城市对自身力量的理解—你可以把城市的原力,理解为城市所具有的内在的能量场。

  如何解读这样的韧性与能量?在今年榜单的指标体系中,我们也对二级以下的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创新氛围这个二级维度为例,在原有的指标设计中,初创公司数量和它们对应的融资规模占据了不小的比重,但经过几年运转,我们发现创投领域所奉行的单点式创新对于中小规模的城市来说意义不大,更现实的情况是依托城市现有产业基础,新兴产业的企业会通过技术升级或产业链再造实现规模扩张。因此,今年我们在这一框架下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指数”,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多个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产业。

  围绕新产业的创新无疑会吸引年轻的工作人口,他们将为城市带来可感知的活力。同时,他们的需求将促使城市更新迭代—直到城市可以成为他们长期的生活居住地,良性的循环便产生了。

  城市人对于城市的内在需求和改变,最终会转化为城市的能量场—过去一年的经历,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观察城市的态度。

  人口活力与资源供给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动态平衡。但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从城市发展角度主动创造供给,以吸引人们涌入城市,我们建造了很多容量远超实际人口的崭新城区,也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园区不合时宜地开设创业孵化器。在高速的运转中,我们很容易忽略城市和城市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事实上,城市人口活力的持续增加,才是这一循环的开端。

  疫情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城市的能量场所在。城市可以短暂休眠,但重新启动它、激活它的,仍是生活在其中的城市人群。他们和城市汇聚在一起,融为城市的原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