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羽生:细节是最打动人的

  01 现在《前任3:再见前任》的票房已破17亿元,事后有没有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卖得这么好?

  说实话,我没想到会卖这么好。我们内部有一个预期是在5亿到8亿元,这是目前好的爱情喜剧的天花板。事后分析起来,突破它的原因在于“前任”这个主题以及更生活化的表达让观众有了共鸣与情感带入,这种“遗憾的情感” 更容易戳中人心。

  02 “前任”是很多年轻人的情感中都会有的经历,为什么这一次突破了,而前面两部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前两部也是赚钱的,只是没有爆发。在拍完第一部之后,很多前辈给我建议,说观众都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第二部就听了很多意见,自己也做了妥协,但结局并不好,我也不满意。在第二部结束时,我们确定的第三部的主题是颜值,但很快就推翻了,用颜值来说爱情,过于肤浅。还能拍第三部是很不容易的,出品方华谊兄弟继续支持了我,吸取了上一部的经验,这次我谁的都没听,就用自己的感受与经历写了这个剧本。

  03 从档期上看,无论卡司、宣传、还是制作成本,这部电影都更像一个陪跑者的角色,但很快逆袭成为黑马,这是什么原因?电影行业已经不是前几年靠拼卡司、大制作、票补的阶段了,更重要的在于内容本身。这一类现实题材的爱情电影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它不需要大的制作场面,也不用特效,就是看故事本身立不立得住。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剧本,从寻找故事灵感、确定题材,完成下来用了两年时间。它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电影市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太少了。

  04 你是做编剧出身的,有很多批评说你的电影太像话剧了,场景不丰富,没有“电影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是讲都市爱情的,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能去到的场景本身就不多,无非就是熟悉的酒吧、KTV、饭馆,这是真实生活的展现。

  05 很多批评者说,电影非常符合小镇青年的审美,你如何理解?大家对小镇青年的定义可能不同,批评者对“小镇青年”的解读甚至可能带着俯视与鄙夷。在猫眼上它的评分超过9 分,要知道在猫眼,只有买了票的观众才能评分,我相信花钱买票的观众。

  06 一边是高票房,一边是口碑两极分化,你会有割裂感吗?都市爱情题材本身就容易招黑,当它被更多人看到时,一定会出现不喜欢的声音。审美在当下中国本来就很不同,电影观众的审美同样如此。“文化精英”用西方价值审美看待中国主流商业电影本身就很奇怪。

  07 你在大学里写过很有存在主义先锋性的剧本—《二十三小时之外的那个小时》,并且拿了奖,那是一部受“文化精英”称道的作品,你会拿它与《前任》作比较吗?

  那个剧本是我在学校里写的,当时正学到存在主义,就练习着写了。这是不同类型的创作,并没有高低之分,就像你不能拿老舍和贝克特对比。

  08 以个人喜好来说,你更喜欢哪类电影?

  现实主义类型,偏向热血。最近看了一部《爆裂鼓手》,那是我喜欢的,它也没有那么多场景。

  09 你最早做编剧,转行做导演有什么困难?

  最初主要是对剧组的很多部门不熟悉,积累经验之后,这就不是问题了。导演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沟通,让剧组的各个部门达到审美上的统一。

  10 你也是年轻导演,对电影行业其他年轻导演有什么建议?

  想要打动别人,你的故事一定得是你最熟悉与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刻画出细节,而细节是最打动人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