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租下的小院子藏在上海市中心,这里是一个喝手冲咖啡的工作室。虚掩的铁门在街面上极容易被错过,而站在院里喝咖啡闲聊的人,能看到门边的一顶斗笠,和李白的两句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 杯。
高磊说自己是个有点“糙”的人,可以跟投缘的人聊到海枯石烂—直到现在,他还是这个名为T12 Group的咖啡品牌团队里,话最多的合伙人。但一旦开始冲咖啡,他看起来就变得安静、细致、沉稳。将自己不太满意的成品交出去时,他还经常会谦虚地补上一句 “随便喝喝,等会儿再给你冲一个”。
开咖啡馆是都市中的文艺青年普遍会有的一个念想,但高磊跟大多数的文艺青年有点不一样。大学毕业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铁路行业工作,过着按部就班的国企生活。在中铁快运历经网点业务、市场、客服等多个岗位,并参与筹备12306购票网站之后,他一度还成了同期中升职最快的副部长。
但困惑一直伴随着他。这份工作在位于东北的家人眼中,是最好的“铁饭碗”,但实际在市场化的要求下,加班加点是常态,一周在家休息不了一两天。另外还有那个常见于年轻职场人的问题—“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又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大多数人往往几年后就不再纠结于此,但高磊会在每一天里,或多或少地再想一下。
直到2014年一个早起的清晨,他听到邻居阿姨在楼下聊天,提到她家养的猫已经8岁了。“我当时脑子里就‘嗡’的一下。因为对猫来说,8岁算是个挺大的年纪了,但对人其实就是短短几年。那么我自己究竟还有多少年可以困惑,未来到底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在寻找新工作的空窗期里,高磊本想参加一个茶艺方向的兴趣班,却因名额已满而最终选择了同期的咖啡制作兴趣班。课程结束后,高磊就“入坑”了,一口气置备了各种各样的咖啡冲煮器具回家;不久之后,他又开始在家里厨房的煤气灶上,自己烘烤咖啡豆;最后,他干脆跑到了上海的精品咖啡馆里,从零开始做兼职咖啡师,其他时间用来研究理论知识和“逛馆”。
但到了真正来上海、在一家酒店的大堂里开出自己的咖啡店之后,高磊才在日常的经营中意识到,因为“没做过生意”,要补的课还是很多,“人家讨论行业,都是说一个产业链条上,自己哪个环节是薄弱的。但对于很多独立咖啡馆来说,那个链条可能就很勉强,拎都拎不起来。”
高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边不断改善产品,一边继续开店。“如果说第一家店交的是幼儿园学费,第二家就是小学学费,再后面就是初中、高中、大学,问题会越来越少。”
如今,T12在上海已经是前后做过6个不同形态店铺的“小连锁”精品咖啡馆,大多数消费者对它的印象都是“拿铁、澳白做得好”。这就是将原先略显复杂的产品线几经精简、相对集中于牛奶咖啡之后的结果。对于呈现这些产品的咖啡师,高磊也希望他们能有一种“专业但不死板”的态度。
“我们是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以及基于现场情况的微调,才确定我们的咖啡怎么做才能呈现最佳效果,这是我们产品中最核心的部分。咖啡师和消费者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为了迁就消费者,为了一两个人的喜好而破例,我觉得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清晰的反馈同样也是真诚的。”高磊说。
第一家门店的空间体验硬伤太大,高磊就继续在市场上寻找核心地带的商场、写字楼、街铺等更多适合咖啡馆的空间,在新店的设计过程中摸索咖啡与空间结合的体验感,并区分出了不同的主题。
开店过程中,他还从T 1 2 的老顾客中 “赚”回了两个合伙人,一位是Google中国的软件工程师,另一位则是4A广告公司出身。三人业务互补,形成了高效的核心团队。
因为T12是新品牌,最重要的是让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在咖啡市场是个什么角色,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可以被记住。他觉得跟你有话可说,甚至想要一起做事,才能最终走到一起。我们3个人基本都没有什么做生意的经验,所以很多的时候,可能就要靠彼此的信任或者碰撞。如果说要稍微自我夸赞一下,我当时就是敢于把自己完全敞开。”
如今,他在咖啡馆老板之外,又有了个新手爸爸的身份。“跟以前需要养家糊口、很紧绷的那个状态很不一样,现在有了宝宝之后,心态会变得更静一点,会觉得我要慢慢做,一步一步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