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欢迎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达3.76亿,城镇化率、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双增长趋势。流动而来并稳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被称为新市民。研究表明,人口流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至30%。城市发展与新市民的流入同频共振,吸引来的新市民越多,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越充沛。

  城市当然欢迎新市民,但调查发现,无论是公共服务配套,还是职业发展通道,目前城市的种种“礼遇”只偏重或更偏重招才引智政策中的“高端人才”“高学历群体”“新技术人群”。事实上,据专家测算,城市每引进一名人才,就需要5名从事消费服务行业的人员提供“后勤”支持。正是流水线上、脚手架上的工人,以及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亲密陌生人”快递员、小商贩、服务员等等——这些人数庞大的外来劳动者用双手打造起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石。城市离不开他们,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依然不强。

受到户籍、福利保障制度的影响,以及自身学历技能等因素的制约,大量外来劳动者长期处于摇摆的“半城市化”状态:打工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夫妻在城市,孩子在老家;收入在城市,买房回县城……故乡似乎渐行渐远,城市却还没有成为自己的家。

  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让新市民在城市真正扎根,城市迈向现代化的根基才会更深更稳。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新市民”,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顶层设计已定,接下来就看城市如何发力。

  未来,新市民期盼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善待新市民,让城市成为没有身份鸿沟的圆梦平台,任重,道不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