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重塑北极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气候,北极,海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22 10:32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全球变暖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在人类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中,有9年出现在了过去10年里。如果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气候变暖将使地球上的生物面临一个灰暗的未来。
由于气候变暖,两极的冰也在加速融化。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1994年到2017年的23年里,整个地球已经有超过20万亿吨的冰发生融化,其中6.1万亿吨的冰来自高山冰川融化,7.6万亿吨的冰来自北极海冰,南极冰架则融化了6.5万亿吨,还有3.8万亿吨来自格陵兰冰盖。根据卫星观测研究发现,在这些融化的冰中,58%来自北半球,42%来自南半球,并且其中有68%的融冰是气候变化所致。
温暖的海洋
对于受气候变化影响更为明显的北极来说,从消失的海冰到酷热的气温,再到由枯死的植物和苔藓引起的火灾,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北极,并且这种转变可能是永久性的。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国际北极研究中心(IARC)的一位气候专家认为,在过去的15年里,北极变暖和海冰融化的速度惊人地加快,而且这些影响正在迅速累积,以至于“没有理由认为30年后任何事情都会像今天这样”。
为更好地了解北极地区的变化情况,从2006年开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每年持续发布北极年度报告,总结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该报告不仅记录了随着地球变暖,北极这一脆弱区域的变化,而且概述了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天气模式以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根据2020年底发布的最新一份报告,北极的情况并不太好:当年6月份,北极地区的积雪覆盖率达到54年来的最低水平;沿海永冻层正在加速融化;格陵兰岛的冰川和冰原继续呈现“显著的冰川流失”趋势。总体而言,北极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方变暖速度的两倍,北极2020年的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高出1.9℃,这一年份因此成为至少自1900年以来北极第二热的年份。同年8月份,北极的海水平均温度也持续走高,比1982—2010年8月的平均海温高出3℃。
伴随温度的升高,北极海冰在春季开始减少的时间也早于常年,夏末的冰覆盖率则减少到42年来的第二低。为研究北极冰层流失的情况,北极多学科漂流观测站的研究人员乘坐破冰船漂流在北冰洋上,以进行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虽然数据尚待完整分析,但研究人员发现,北极海冰的冰层“非常薄”,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浮冰进行跟随,因为海冰会不断破裂和移动。
持续的火灾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导致2020年的北极又迎来了新的灾难—西伯利亚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突发大火,局势相当严峻。根据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国际北极研究中心的数据,持续的高温和干旱引发了700多场野火,大火烧毁了超过9800平方千米的森林。从卫星云图上看,大火冒出的滚滚浓烟,将大气层染成了诡异的黄褐色。
尽管引发当地大火的主要诱因是人为和雷暴因素,但从更深层次看,上述灾难正是这一地区气候异常的佐证。尽管该地区火灾季节多变,不过自21世纪以来,北极地区因发生火灾导致严重损失的年份变得更为常见。引发北极大火的不仅是树木,还包括由枯死的植物和苔藓组成的腐殖质层。
过去,北极地区的严寒减缓了枯死的植物和苔藓的分解速度,死亡的植物有机体得以慢慢分解并层层堆积。这些腐殖质储存了全球土壤中30%~40%的碳,并隔离了永冻层,但温暖的环境导致北极的泥炭与腐殖质高度易燃。当它们被点燃时,即使明火被熄灭,这些物质也能在整个冬天阴燃,并在第二年夏季重新燃起大火。
这些“不死”的野火在北极地区引发的破坏性火灾中起着关键作用,导致数百万英亩土地被烧毁。
密集的沙尘暴
如果你以为北极变暖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北极附近,那就大错特错了。
2020年6月,一场创纪录的沙尘暴从撒哈拉沙漠延伸到加勒比海。这场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几乎与美国陆地的面积相当,它携带着2400万吨重的沙尘,其容积相当于上千个奥运会规格的泳池。这股席卷非洲的巨大沙尘暴被称为“哥斯拉”,据说它的出现也与北极变暖有关。
研究显示,西非海岸附近的异常风模式使撒哈拉风暴的级别远超以往,这可能是由于海冰减少和海洋温度上升造成的。这也意味着,北极变暖和全球风模式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每年从春末到初秋,撒哈拉地区每隔3~5天就有大量干燥的灰尘进入到大气中。它们最高可飞抵6000米的高空,并且能够穿越大西洋飞行数千英里,使美国墨西哥湾沿岸以西的天空变暗,最终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形成营养丰富的沉积物。
大风虽然年年都有,但2020年的风暴“哥斯拉”异常强大,其携带的沙尘横跨大西洋,直达加勒比海和美国南部。“哥斯拉”如此强势,与引起沙尘暴的高压系统不无关联—撒哈拉沙漠上空的急流—非洲东风急流加强了。
与此同时,北极地区的海冰覆盖率在2020年6月异常偏低,“大约是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由此导致大范围的空气环流异常,北极风比平时偏南,有可能扰乱其他环流系统,导致高压系统的形成和持续的东北风,从而催生了“哥斯拉”。如果未来全球继续变暖,类似“哥斯拉”这样的风暴发生的频率也将增加。
还有研究表明,当密集的沙尘暴在大西洋上空盘旋时,它们可以通过冷却海水来抑制热带气旋的生成。令人惊讶的是,在去年6月的特大沙尘暴之后,出现了一个有记录以来最活跃的飓风季。难怪有人认为:“要么2020年是一切都颠倒的一年,要么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沙尘如何影响气候系统。”
因祸得福的弓头鲸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北极变暖的趋势将不太可能减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模型显示,北极失去的海冰越多,气候变暖的速度越快,而北极的变暖可能会超过地球其他地区的水平。
不过,北极变暖带来的并不都是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与北极的弓头鲸有关。作为唯一一种只生活在北极地区的须鲸物种,弓头鲸曾因人类的捕杀濒临灭绝;但在过去30年里,它们的种群数量不断攀升,部分原因是海洋变暖给北极带来的浮游生物数量大增,使得弓头鲸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北极的弓头鲸数量是否会继续增加,还有待观察。因为越来越薄的海冰加大了弓头鲸被虎鲸袭击的可能,加之随着海洋变暖以及座头鲸和长须鲸等其他须鲸物种对北冰洋越来越频繁地造访,弓头鲸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也增加了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的这一碳中和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下全球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对全球的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