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洗衣服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洗衣,肥皂,体力劳动
  • 发布时间:2021-06-22 10:38

  随着文明的发展,现代人的各种生活用品非常丰富,洗衣服可以用洗衣粉,洗餐具可以用洗洁精,只要是污渍,都有各种洗涤用品能够帮助除去,非常方便。我们知道,这些都是现代工业合成的生活用品,在古代并没有这些东西,那么古人用什么洗衣服呢?难道就是用木棍敲打一下吗?事实并非你想的那样。

  早期洗衣是力气活

  人类很早就发现衣服可以通过清水的洗涤变得重新干净起来。已知的有关洗衣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埃及古墓的壁画上,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有一幅壁画上刻画了一群男人弯腰洗衣的情景:两个人在用力搓洗,两个人在折叠,另外两个人在使劲拧干。那个时代,人们凭借一双手,利用河水的冲刷动力还有棍棒的击打力来洗衣物,可以看出那时候洗衣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

  我国最早的肥皂—春秋战国时期的“钾肥皂”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涤剂。《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着草木灰洗。这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就能够制造并使用“钾肥皂”了。根据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古籍《周礼·考工记》记载,古人会用草木灰的纯天然混合“洗衣粉”来清洗衣物。《考工记》中提道:“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摇之蜃。”蜃,就是贝壳灰。贝壳的成分里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钾,而氢氧化钾能够和丝织品表面上的油污产生化学反应,这样一来能将衣物等丝织品洗得非常干净。

  到秦朝的时候,人们使用生产更为方便的“灰水”来洗衣服。这个“灰水”就是用草木灰泡水之后制成的,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的成分,在现代工业中也是很重要的原材料,主要用于制肥皂、印染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出“皂角”“澡豆”

  到了魏晋时期,古人开始用皂角和澡豆来洗衣物。皂角是皂树的果实,果实中含有皂甙,皂甙在水中能产生大量的泡沫,有很强的去垢能力,因此被民间用来作洗涤剂。《神农本草经》与《新修本草》中皆有皂角记载,并指出其去垢的性能。皂角算是纯天然的了,很多人应该见过。将皂角摘下来,剥去外面硬硬的壳,可以看见里面有一层软软的外壳包裹,把这层外壳去掉就可以拿来洗衣服了。

  “澡豆”一词,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起来的。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澡豆的最大特点就是豆面等天然去污原料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能够散发出优雅的香气。这样一种卫生用品的产生,显然与两汉以来外来香料贸易的繁盛有关。

  唐代开始有“胰皂”

  到了唐代,人们利用猪的胰腺制成了一种能够清洗衣物的“胰皂”。将猪的胰腺取出后,拨出附着在胰腺上的脂肪,将干净的猪胰腺洗净后捣碎,加入砂糖、纯碱和少量的黄豆粉,再加清水制成泥状物,搓成丸,放在太阳下晒干,胰皂便制作成功了。其在唐代是上至官吏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必备之品,家家都会配制。

  古人为何用“捣衣”方式洗衣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洗衣多使用捣衣杵,又称捣衣砧,木质,形状和棒球棒相似,长约30厘米,靠捣衣杵打衣服时的力量,用水把污垢带出来。因此我国古代洗衣服被称为“捣衣”。早在晋代,曹毗的《夜听捣衣》就有捣衣记录。到了唐朝,关于“捣衣”的描述广泛出现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中,如李白《捣衣篇》:“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因为捣衣是缝制寒衣的前奏,那秋夜里清脆的砧声最能触动思妇的情怀,所以“捣衣”成了诗人吟咏的主题。据说捣衣杵是住在水边的人们为洗衣方便发明的,而居住在离水较远地方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

  洗衣机的发明受大海航行的启示

  在大航海时代,人们在大海上航行,可能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由于是在大海上,水当然是现成的,所以人们就将脏衣服用绳子系起来,直接扔到大海里,然后随着船的行走,海水的搅动,就把衣服洗干净了。也正是受到这样的启发,1910年,美国的费希尔在芝加哥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这也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正式自动化的开端。

  熨斗是何时发明的

  据史书记载,熨斗最早起源于商朝时期,那个时候的熨斗其实是作为一种刑具被发明出来的,它专门用来熨烫犯人的皮肤。到了汉朝之后,人们发现熨斗可以让衣服变得更加平整,所以熨斗的主要功能就慢慢地变成了熨烫衣服,并且流行到了明清时期。古时候的熨斗并不叫作熨斗,而且每个朝代对于熨斗的称呼都不一样。汉朝时期的熨斗叫作“威斗”,“威斗”在当时已经成为家庭中比较常用的用具了。唐朝时期又把熨斗叫作“金斗”。“金斗”则是采用了一种很繁杂的鎏金工艺精制而成的熨斗,是富贵人家才能够用得起的,而不像平常的民间用品那般随意。因为熨斗看起来就像一口没有手柄的平底锅,在熨衣之前,要先把烧得通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面,等到熨斗的底部被热得烫手了之后再用来熨衣服,所以,宋代人们也将熨斗叫作“火斗”。到了明代,人们又把熨斗称为“焦斗”。

  【责任编辑】蒲 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