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出百亿市场赚的就是你焦虑的钱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高考,志愿,市场
  • 发布时间:2021-06-22 18:57

  2021年的高考刚刚结束,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 0 21年全国共有 1078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最后一场高考收卷铃声响起,一个战场的结束,也意味着第二战场的开启——“高考志愿填报”。

  这个第二战场决定着高考生未来的大学、专业和所在城市,关系着上千万个家庭的命运走向。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的同时,也生出了一门拥有超300亿市场空间的生意——志愿填报规划服务。

  冲刺进入这一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到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近三年间。2021年前5个月,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1 家,同比增长了90.5%。

  快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很大的市场需求,也隐藏了很多的行业乱象,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个行业,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和考生家长焦虑的钱。”

  需求催生有偿服务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

  去哪个城市读书,选择什么专业,未来就业方向是什么,是否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一次志愿填报关系到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命运走向。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家庭对志愿填报规则不甚了解,更别提什么技巧了。于是,逐渐提升的市场需求,最早催生出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民间个人从业者。

  这些人根据考生的高考分数、兴趣爱好、意向就读地区等信息,为考生挑选几所学校,其中有的是用来保底的,有的是用来冲刺的。这类个人从业者多有着教育行业背景,他们凭借多年来的实战经验、对教育政策及最新风向的洞察,以个人判断力为主要依据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

  但个人经验欠缺数据分析和理性判断,很快,一些专业机构瞄上了这块“大蛋糕”

  赢鼎教育早在2011年便进入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其按照兴趣、能力、高回报三个维度,将中国704个专业进行细致划分,每个专业都对应考生不同的兴趣、性格、性别等因素。

  在为考生提供咨询时,首先让考生完成一套基于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等维度的个人综合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用排除法从704个专业中挑选出最适合考生未来发展的专业,最后由学生预估高考分数区间值,系统根据该区间值搜索匹配历年符合学生报考的院校预案,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在预案中挑选学校填报志愿。

  2 0 1 5 年,赢鼎教育在新三板上市。彼时,资本市场和风投机构开始关注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并且,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诸如完美志愿、优志愿、掌上高考等一批志愿填报工具类Ap p纷纷进入市场。以掌上高考为例,用户首次注册Ap p 并选择所在地区、输入高考分数后,系统便会提供一份推荐学校名单,通过添加推荐学校,就能得到相关志愿录取概率的分析报告。

  需求旺盛 野蛮成长

  据了解,志愿填报服务目前主要分为出售软件系统的数据卡和一对一咨询两种。志愿填报数据卡往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卖点,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方案参考,价格在千元以内。一对一咨询则是由志愿填报规划师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其定制志愿填报方案。受“专家”资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服务在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以1000元-5000元为主,取平均值3000元计算,2021年1078万人规模的高考生,所带来的志愿填报市场规模便超过300亿元。其中,也有些一对一专家服务,价格高的惊人。例如,赢鼎教育官网显示,高考报考一对一服务,价格最高可达9.8万元。

  在市场机会的诱惑之下,冲刺进入这一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9日,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到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近三年间。2021年前5个月,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1家,同比增长了90.5%。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等K12培训机构,阿里巴巴旗下夸克、支付宝,以及腾讯教育、百度等互联网大厂也都在进场分羹。

  缺乏监管 乱象丛生

  然而,志愿填报规划服务这扇大门,门前一片欣欣向荣,门后却是另一番景象。有行业人士指出,志愿填报规划服务这个拥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小众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用信息差服务的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时至今日,从志愿填报规划师的资质到服务定价,以及服务流程,都尚未形成行业标准。

  因为利益在前,贩卖焦虑、包装“专家”、价格畸高等乱象丛生,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大特点。在一些机构眼中,每年一届的高考生,都是一茬新韭菜。

  一般而言,机构的套路往往从贩卖焦虑、夸大志愿填报的作用开始,“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让每1分都发挥价值”……诸如此类的宣传,让一些家长们误认为,志愿填报甚至比高考成绩还要重要。

  同时,高考规划师准入门槛较低,使得这一职业的从业者鱼龙混杂,假专家遍地。据业内人士透露,有的机构在高考前一两个月,才开始招聘志愿填报规划师,招聘的标准并非是专业技能和从业经历,而是口才,在接受话术沟通培训之后,就可以上岗服务了。

  机构会为新入职的规划师包装、宣传,海报上他们的介绍模棱两可,但核心都是突出XX教育学会会员、原高校招办主任、原高校招办主任助理等这样的 “专家”身份,而规划师所谓的过往成功案例大多都是编造出来的。“很多家长根本不会验证‘专家’从业经历的真实性。”业内人士娄先生说道。

  图个心安 为“焦虑“买单

  “志愿填报机构都是11个月做准备,高考这1个月在做收入。”有行业人士指出,低频高并发的业务特性,使得高考月成为志愿填报机构每年最关键的一个月,也成为高三家长和学生们,等待被收割的一个月。

  在千元到十万元不等的志愿填报规划服务面前,愿意买单的家长却数不胜数。

  “三分靠考,七分靠报”、“名师教你如何分尽其用”,类似的焦虑营销起了一定的作用。有的地区,一个班内,花钱购买该项服务的学生比例居然占到了 10%。“我接触过一些家长,除了只对省内一些大学有所了解外,对专业和省外大学的认知少之又少。”某业内人士表示,但家长又对孩子升学抱着很高的期望,因此,很多家长的心态是,如果花钱能够买到专业服务,愿意在可承受范围内付费。

  有从业人员还分析,一般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的人群有三大类:教师、公务员以及经商者。这类人群普遍更重视教育、信赖专业能力,且认为自身经验不足,往往付费的动力会比较强。在他们看来,高考志愿填报一生可能就这一次,为了万无一失,还是需要资深专家指导。

  焦虑的家长和学生,仅仅通过公开渠道进行志愿填报信息搜集,已经无法建立安全感。尤其是在新高考落地的地区,志愿填报规则发生变化,家长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

  如2 021年开始推行新高考的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企业在这一年达963 家,在所有志愿填报企业当中占比63%。河北省高考高分段考生比较多,高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样的分数在录取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催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同样是付了费的家长,有的是完完全全地依赖,有的是图个心安,总之,都是为了“焦虑“买了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