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工作内容,决定了谢桐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多个项目同时推进的情况下,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她做债务市场的第11年,“但仍然没有一个项目可以让我高枕无忧,每个项目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加入摩根大通之前,谢桐一直在汇丰银行做债务资本市场,直到2011年发现国内机构到境外融资的缺口,她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机遇,于是在当时摩根大通还没有一个内地背景的中国人的情况下,她选择加入这个平台。
谢桐在摩根大通的工作是帮助客户在海外市场开展债务类型的融资,因为涉及到一个完整的债券发行过程,谢桐需要全程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避免哪个环节上出现不可预计的风险。“与金钱打交道的工作里,新问题产生的因素总是很多元,不同客户会有不同需求。”
谢桐经手的跨国债券在交易时往往存在时差问题:从纽约放款,客户隔天才能在自己的账户内看到资金到账。不过这种再正常不过的流程也曾遭遇挑战:她遇到过一个客户,必须看到资金到账后才同意放券,而这将直接导致这个项目错过最佳交易时间,影响项目的后续实现。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谢桐在反复沟通之后,一度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法说服客户,市场和系统也不可能改变。”就在她打算放弃时,客户提出,想利用即时到账的资金做短期资产管理,这让她看到了一点希望。
因为资产管理账户在伦敦,如果能直接从纽约放款到伦敦,既节省了时间,也能让客户直接看到资金到账的结果。这是谢桐第一次做这样的操作,她得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同事合作完成这个项目。尽管方案逐渐明朗,但出于谨慎的考虑,谢桐必须同时与现金账户及资产管理部门的同事协作讨论,重新梳理整个交易过程,细节到交易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中间每个环节系统的处理时间、客户在什么时候能看到资金到账……很多问题甚至是资产管理部门的同事都未曾考虑过的。“金融业其实本质上还是服务业,你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所需要的。”
这次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很成功,交易完成后,谢桐对整个公司的系统运转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熟悉了其他部门的产品和运营流程,为未来解决其他客户的需求积累了新的经验。
过去一年里,谢桐一共完成了三十多个项目,而且每个月都有10个项目同时在推进。她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要同时处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各有特点,这需要谢桐有很敏捷的思维转换能力,应对这些不可复制的状况。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谢桐自身的应急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不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中,“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创新性地去解决问题。”这是她解决棘手问题时的最佳经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