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放是师
- 来源:《师道》(人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梨花,燕子,读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04 14:31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每到梨花纷飞的日子, 望着满校园如雪般的梨花纷纷落下, 我便想起了梨花下的那一间小屋, 想起梨花下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小屋是我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李老师的宿舍, 宿舍旁边便是一棵梨花树。那年, 正读初三, 正碰到乡中学要拼校, 我们这些在村小学附中读中学的学生便都一齐到乡中学就读。那时, 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只记得那时的李老师大概三十四五岁, 黑黑瘦瘦的样子。附中上来的孩子毕竟与中心校的学生不同, 虽然有些同学成绩并不差, 但却连插入别班的资格都没有, 只能自成一班。大家多少也有些自知之明, 在学校的公共场合便习惯于不吱声, 无论操场上还是饭堂里, 我们总是垂着头, 上课也不敢发言,惟恐做错了什么, 惹其他师生嗤笑, 使自己敏感的心灵再次受伤。
李老师见状, 多次笑称我们连走路也在“找金子”, 也戏谑我们总像陈景润一样低头思索, 小心撞到树干。大家当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在他的课上开始露出些许笑容; 但在别的课上, 同学们却照样垂着头。终于有一次, 李老师在讲台上发了火, 朝着我们大吼。那么和气的一个人, 那回却涨红了脸,额头上的血管也像要爆了出来。吼着吼着, 竟跑到教室外面去了, 留下目瞪口呆的同学们。过了几分钟, 他回到教室, 头发凌乱, 眼圈通红, 一言不发, 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之后, 便用头抵着黑板, 不再理我们。顿时, 教室里一片唏嘘声…… 如今, 他吼我们的话语大多都已忘记, 只记得他的谆谆教诲: “你们这样子哪个可怜你, 只能永远让人瞧不起! 抬起你们的头, 你们不比别人差……要让人家看得起你, 你必须首先看得起自己!” 那几句话如雷贯耳, 深深触动了我们, 他的哀伤也震醒了我们, 他“我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 的誓词更让大家感动。
从此, 他真的和我们站在一起: 晨风中, 他领着大家晨跑, 也是当时唯一领着学生跑步的老师;中午, 他拿着饭碗坐在同学们中间, 和大家边吃边聊; 课外活动,他把同学们赶到球场, 和大家一起打球、嬉闹; 晚自习下课后, 他说愿意在教室自学的可多加一节课,自己则坐在教室角落静静地陪着我们。静谧的夜晚, 李老师的陪伴,师生共读的温馨温暖着大家; 他鼓动我们说, 自己那里有很多很多的小说, 要我们都去借来看; 他给我们印发古诗文, 每天早读带着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在他的房间里,我们读到了古文版的《聊斋》, 大家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一样, 一有空就会往他房间钻, 有时他那年轻的妻子来了, 我们还能在他那里撮上一餐美味, 他就像大哥一样宽容地任由我们把他的房间翻乱……
更难忘的是有一个星期日的早上, 同学们早早去他那里借书, 远远地就听见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在朗读课文《海燕》, 那激昂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乡村的空气中微微震荡着, 也震动着我们年轻的心。我清楚地记得, 大家不约而同站在小屋门口, 屏息凝神, 嘴里也在喃喃地读着: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浑身好似充满了力量。在李老师的呵护、宽容下, 同学们又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各科成绩不断地上升……
那时教学资料匮乏, 李老师便把初中的古诗文打印出来, 引导我们学习和背诵。在他的指导下, 我懂得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懂得了如何赏析古诗词。他引领我们领略了“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的忧伤, 见识了“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的旷达。记得在品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优美意境时, 李老师竟然把我们带到他小屋旁边的梨花树下, 使劲地摇晃那棵树。如雪般的梨花纷纷落下, 让我们这些南方的孩子领略了北方大雪纷飞的壮阔场景, 从此“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景象, 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李老师热爱运动, 球类运动样样精通, 受伤也是常事。有一次,他和学生打篮球时把脚扭伤了, 一瘸一拐地走, 好几天也不见好转。一天放学后, 妈妈来学校找我, 见到李老师的样子, 便回家找了一些草药让我带给他。李老师敷了几天以后, 很快就能跑能跳了。之后便寻到我家, 硬是把草药钱还给我妈。妈妈自然不肯要, 说农村草药遍地都是, 值不了多少钱。他佯装生气: “大嫂, 你家离学校这么近, 以后我少不了要麻烦你些事。你这次不要, 以后我便不好麻烦你了……” 在推让之间, 他把钱放到了我家灶台上便跑开了。从此, 我便对李老师又多了一份敬意。
没过几天, 他又送我一套四大名著的连环画册, 图文并茂、栩栩如生, 在农村的小孩中极是少见。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挤在一起翻看。课间,睡前, 就连上厕所时都舍不得放下。李老师在我心中播下了读书的种子, 这种子在我心中渐渐生根发芽, 在以后的岁月里也不断影响着我, 甚至影响着我的学生。
岂料, 在离中考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 李老师却不辞而别, 只留给我们一封信, 满篇飘逸的毛笔字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对不起”。当时我们县是有名的贫困县, 工资常常不能正常发放, 就有一大批老师涌向了海南等较发达地区。于是我们小小的心中便充满了对他的愤怒———李老师肯定也和他们一样去海南了! 他不与我们站在一起了!他抛弃我们另栖高枝了! 在我们全力以赴备战中考时, 他不再“和我们站在一起” 了……
然而, 中考前两天, 他又奇迹般地出现学校里, 只是比过去更瘦更黑了, 我们都不再搭理他, 对他的爱已变成了恨。中考那天, 他和其他老师把大家送到考场门口, 但幼稚的我们却故意和其他老师说笑, 撇下他尴尬地站在旁边……此后, 同学们再也没见过他。
那年9月份, 虽然我的分数远远超出了县重点高中的录取线, 但为了确保能早点脱离农门, 我又加入了复读的行列里。这时, 却传来李老师住院的消息。不知是心里还存着对他的恨还是相信他很快又会回到我们中间, 同学们都没有去探望他的意识。但不久后, 却传来李老师病故的消息———原来, 他患的是肝癌, 中考前夕离开我们是为了去检查治病。而我们却误解了他。听说在县城里读高中的同学去看他时, 他还念念不忘我们这些复读的同学, 还说我应该去读高中, 而不应复读后去读中师。听闻此言, 我泣不成声, 因为对他的误解, 更因为他对我的关心……
那年复读后的中考, 我各科总分排在全乡第一、全县第二, 军校、护校和师范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学校, 因为我心中始终有李老师那挺拔的身躯、温厚的笑容、飘逸的毛笔字, 我渴望“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毕业分配时,作为优秀毕业生, 在留校和回乡的分配选择中, 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 回到李老师工作过的地方, 站到他曾经站过的讲台上。当我讲解古诗词时, 也像李老师一样, 把孩子们带到梨花树底下, 重温“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美好回忆; 当我指导学生写春天景色时, 也像李老师那样,把孩子们带到小湖边, 让他们触摸“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的垂杨柳, 学生的笔下就有了春天的颜色; 当学生写作时, 我也像李老师一样, 先自己动笔写“下水文”, 然后再跟学生一起分享点评各自的作文, 在师生共赏共读中享受写作的乐趣; 每当晚自习第四节课, 我也像李老师一样, 让学生安静地阅读, 自己则静悄悄地坐在角落, 默默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每当这时候, 我总觉得陪伴学生阅读的不仅有我, 还有李老师。
课堂上, 我妙语连珠, 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美文、读美文, 享受语文、享受知识的快乐; 课下,我是学生的好友, 和学生一起运动, 倾心长谈……我连续多年被各级教育部门、学生家长评为“优秀教师” “最喜爱的教师”。工作之余, 不断学习、笔耕, 也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我想, 这也是对李老师的一种告慰吧。
每当梨花盛开,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李老师, 想起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虽然我们与李老师只相处了短短几个月, 但他的博学、公正、公平, 却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李老师爱看书, 我爱看书, 我的学生也爱看书; 李老师爱写作, 我爱写作, 我的学生也爱写作; 我的学生上了高中, 语文成绩常常名列年级前茅; 有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 以笔为剑, 以墨为锋,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为自己、也为未来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纷纷报捷的喜讯, 如朵朵纯洁的梨花, 绽放着、飞旋着, 洋洋洒洒, 飘向梨花树下的那一间小屋。小屋里, 仿佛还有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作者单位: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育才双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