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TOP100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数字化,国有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09 11:26
时值“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化转型”再度成为焦点。
2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提出了“
国有企业要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的要求和期望。 一时之间,似乎整个商业世界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上云、AI、大数据、中台等过往热门的技术被逐步整合成综合的解决方案,每个行业都在思索如何将技术进一步应用与结合,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然而,技术导向往往会将工作重心引入危险的方向,因为在谈到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数字化不是答案,转型才是。
数字化赋能转型
2020年的疫情可谓是数字经济的催化剂,业务开展被迫转移至线上,远程办公被广泛应用,众多公司供应链的脆弱性亦被凸显,这让政府与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必要性。
不过,德勤的调查显示,在我国仍有85%以上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这一方面有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但也必然受到外界对数字化转型过度妖魔化的影响。
其实转型的核心诉求就在于降本增效,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众多的概念也随即被包装并提出,数字孪生、中台战略等概念让很多企业听得云里雾里,对具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很多公司仍然没有清晰的概念。
某种程度上,技术拓宽了经营与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但企业如果完全脱离现有业务,单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转型,为了概念与风口而制定战略,势必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须知移动战略、大数据战略、虚拟现实战略,这些其实都是孤岛式思维,会让企业把目标引向技术能达到的层面,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转型后的业务上。当公司安装好移动设备后,移动战略就止步了,很可能会忽略其他不是通过启用移动设备而带来的机遇、错过不同孤岛间协作而形成的更大可能。
数字化须与企业愿景及业务战略结合,赋能主业实现转型,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一般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包括:系统化、业务在线化/业务信息化、业务智能化。
想要“撬动地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点必然要从自身业务与行业属性出发。
对于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来说,则愈发看重方案商在特定行业的深耕程度,要依据服务企业所在行业规律与商业模式来选择切入口,而不是盲目地上技术。以农业数字化为例,核心目标主要是:单一的数字农业技术向数字集成化和高度自动化发展;信息资源分散向农业资源共享协作化发展;农业服务方式单一化向数字农业定制化发展。但目前整体行业连基本的信息化都没有实现,供应端可追溯都成问题,如果改造流通必然要从基础的数据采集与定制可视化入手。
通常来说,数字化转型最好是在企业已经信息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以往系统、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升级。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算法和技术,将零散的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同时把企业的各个单元,甚至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连接起来,从而大幅度提升效率。
目前众多的企业是从互联网技术开始做转型的,但是跳过了数字化转型中很多前置的关键阶段,例如核心系统的搭建或改造还不完善,甚至都没有系统化,或者系统化了但没有在线化、在线化了没有做平台等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再比如忽略了数据本身的各种分析与挖掘价值,决策者、管理层、基层的知识、思维、工作模式等方面并没有从本质上转变。
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业务应用、IT 架构、组织机制建设等工作是环环相扣的。服务商要分清哪是因、哪是果,建立多维度的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体系,用于判断企业所处的数字化阶段,找出推进不利的可能原因,以及相应需要采取的措施。
在较大型项目(定制化)中,除了技术干预外,势必要涉及组织与管理机制上的变革,在工期较长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提供商长期下来必然会被人质疑,乃至一些项目中途被叫停,这些困难在开始前就应当被考虑在内,整体方案根据各家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阶段部署、执行、汇报,便于企业建立适宜的心理预期。
数字构筑底座,数据创造未来
今年4月份,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4日发布的一份蓝皮书测算,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1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GDP比重约为18.8%。
但综合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美国连续四年数字经济竞争力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和中国则位居第二、第三位。
对比中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可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硅谷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在卖一辆非常酷的赛车,但面对中国到处都是泥泞的烂泥地,赛车再酷跑不动。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完工业化,没有走完农业现代化,没有石子路,更不要说高速公路。
在互联网消费端红利逐渐消退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几乎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重资产的模式,要做又脏又累的活,就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诞生在一个完善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互联网很多时候起到的不是附加而是主导作用。
如今,世界面临第三次重要的时代变革,第一次是以土地、劳动力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农业经济时代,第二次是以资本和技术为核心的工业经济时代,第三次则是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它以数据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某种程度上这提供了中国数字经济迎来从大到强拐点的可能。虽然国内传统产业跟发达国家比可能是小而散,但是整体相对比较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反而可以把这种小而散的劣势转化为丰富的数据场景,通过前瞻性的、生产端的数字基础设施转化成我们的数据红利。在消费端,数字经济更是已经渗透进国民生活方式和市场全领域,凭借庞大的用户规模形成了潜力巨大的数据资产。
这正是所有行业亟待挖掘的,对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们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