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四川展业的变局与新局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疫情,四川,展业
  • 发布时间:2021-07-19 10:11

  变局:新消费场景如何对冲疫情对会展业的影响

  2020年上半年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国内会展业的前进脚步被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冰期,同其他地区一样,四川各类会展活动均面临延期举办或取消的选择,整个行业的平稳状况遭受到了剧烈冲击。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四川已有130多场展会活动延期或取消,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主要场馆延期或取消活动涉及的展览面积达126万平方米。

  对于四川展业在疫情前后的变化与发展问题,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表示,“疫情前后不唯独四川,整体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真正的机遇与变化也将在后疫情时期显现出来。目前来看,线上办展将成为一个方向与趋势,尤其对于国际性展会来说。”而事实上,四川省确然将探索的第一步锁定在了“线上”突围,虽有部分线下展会延期,但合理有序的“云展”模式取得了醒目的成效,也提振了行业的信心。

  同时陈泽炎分析,四川展业取得瞩目成绩主要在于,其长期在展览业综合发展与大型展会举办数量的指标方面表现稳定。成都是四川展业的核心区域,其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势头强劲,带动了资阳、眉山、德阳、绵阳等区域的均衡发展,正逐步缩小与沿海地区城市会展国际化水平的差距,尤其是四川博览事务局发展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等一系列变化发生以来。

  “疫情后的具体表现来看,四川会展的发展韧性是出色的,但是相比广东、江苏乃至于山东等沿海省份,四川会展业的发展均衡性仍有提升的空间,成都是毫无疑问的区域核心,不过周边地区的聚集效应尚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同时表示。去年四月,商务部宣布广交会改于线上举办时,据国内相关数据研究机构发布的测算结果估计,仅2020 年二月至四月期间,受疫情影响的境内展会就有近3500场,涉及展出面积5000万平方米,产值2000亿元以上。七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对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勇于担当作为,尽心尽力尽责,提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要能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将数字化战略体系明确列入发展规划当中,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有利于转方式、扩消费、增就业、促转型。将数字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驱动消费行为推动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进行多业态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集聚化优势体现,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展览业率先恢复,不仅对展览业有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振经济信心,疏通投资、贸易、消费通道,助推国民经济的全面复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院长刘大可认为。

  随着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等高科技冲击下的快速演变,四川会展市场也在不断探索“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新模式,如设计出了一系列“无接触服务”“云文旅”“云连展”等众多新消费场景,这些新场景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期间带来的损失,而且有效带动了消费升级。新形势、新技术助催下的新消费必将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后疫情时代会展行业与消费市场也将迎来一场更深刻的变革。

  新局:后疫情时代“云会展”将如何开拓行业新生态

  包括四川在内的国内会展业在经历了疫情期间长久的沉寂之后,如何引导此前积压的行业需求合理释放,是亟需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疫情对我们过去一年的部分展会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后疫情时代不论展会主办方还是观众都呈现出了高涨的热情。一些聚集、扎堆办展的现象要做好安排工作,这不能不看做是一件好事,场所的利用率尤其需要提高,比如协调将同类型、同题材展会合并举办,保障重大展会、品牌展会的效益和口碑。”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疫情在得到有序控制之后,会出现展业集中办展、大展涌集的现象是过去一段时间社会各方面需求被压抑的一种合理反弹。”陈泽炎认为。

  4月10日,糖酒会组委会秘书长杨成刚通报了在成都举办的104届全国糖酒会数据,本届大会创造了糖酒会历史上的两个新纪录:21.5万平方米,史上展览面积最大;4106家展商,史上参展商最多。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糖酒会上众多参展企业将过去一年多以来所学习和积攒的新技术、新手段,融合到今年的实体展会之中。比如,鹃城豆瓣首次将VR设备带到了糖酒会现场,参展观众和消费者在现场通过VR影像能够实现对生产厂区360度无死角的观览,极大地增强了会展用户的互动体验感,同时也丰富了参展企业的自我展示面,实现了技术升级对于后疫情时代展会的效能提升。

  去年四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推进展会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

  储祥银认为,疫情期间的办展经验、技术积淀都会为之后的展业提供大量新的样本。疫情期间各类线下活动均呈现出转为线上交互的形式,因而“云上展”这类展会形式的公众接受度正在逐步被提高,将与线下展览一起作为常态出现在今后的展会中。同时他表示要厘清“两个赋能”,即线上展览要为线下实体展览服务赋能,实体展会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赋能,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此外,展会行业的细分将引导实体展会走向新的分众时代。更细的领域展目的、对象都明确,将比综合性博览会更易拉动消费。针对的用户与消费群体将进一步细化,用户的购买意向与行业布展的契合度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匹配。

  新环境下将如何开拓新的业态与图景

  2021年相比以往显然又有着大不一样的客观环境,四川会展业如何积极适应新的方向和需求,开拓新的业态与图景,继续维持大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成为了行业瞩目的话题。在防疫前沿与复产前沿的双重压力持续以及市场需求疲软与行业转型的双重考验叠加之外,会展推动产业市场恢复与拉动消费增长双重角色将愈发凸显,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会展业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储祥银提出,“对于成都如何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该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成都这一会展城市核心进行发展,加强同地区重点展会合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周边地区实现均衡性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合力将成渝地区产业会展品牌做大做强。”

  2020年4月13日商务部发出《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展会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时期,会展业的“三模式创新”应当进一步予以落实和推进。

  在创新会展发展理念方面,四川坚持协同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理念,引导会展企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布局,形成优势互补的会展平台。同时各区县也在切实重视会展对产业的促进与拉动作用,在细分领域寻找比较竞争优势,通过办展办会实现区域优势产业的聚集效应。

  会展与城市是双向赋能的关系,会展业助力城市迈向更高水平发展,城市产业生态也为会展企业带来持久发展动力。计划实现“逆生长”发展态势,融入更高水平建设,四川会展业正在变局当中开创新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