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讲人工智能产值不是太重要, 它的意义在于赋能。” 7 月10 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在202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表示。
根据大会发布的数字, 截至 2019 年底,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 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
“510 亿是什么概念? 上海上汽集团也不止510亿元。所以, 人工智能作为赋能技术, 意义不在于其产值大小, 不能用常规标准来衡量。”
何积丰打了个比方: 做馒头无需太多发酵粉, 但没有发酵粉, 馒头就做不成了。
不过, 与廉价的发酵粉不同的是, 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投入并不便宜, 一个系统可能就需要几万个传感器。“这不是做网红, 在家架个摄像机说说就行了。”
以智能制造为例, 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形态非常丰富, 有互联互通产品, 有运维管理的新软件和工具, 有分析决策平台, 也有行业数据。
“作为投资的人工智能系统花费是很大的, 是不是可以把平台开放让大家用, 作为新的产品服务形式, 这也是新业态的考虑, 每家都做自己的工业APP, 资源消耗非常大。”
因此, 现阶段何积丰更关注人工智能是否能找到更广大的应用场景,给新技术一个用起来的机会, 让大家看到投入有所回报。
疫情增添了企业“吃螃蟹” 的动力, 不过, 人工智能这只“螃蟹”, 并不是吃一次就够, 往往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升级改造。“再过两年,我们看看人工智能产业相比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 它到底是不是有前沿性, 是不是带领大家一起发展。”
三条发展主线
何积丰看到,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赋能技术, 尤其在认知和感知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站在需求驱动的视角, 他判断未来人工智能将有三条发展主线, 这三条主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且在上海都有鲜明的呈现。
首先就是产业。产业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到智能化的改造过程中, 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需求会贯穿始终。
其次是管理。“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 几千万人口, 政府怎么做精细化管理? 它必须以数据为依据, 不用人工智能, 决策会很慢。政府一方面希望提供高效服务, 另一方面, 一旦有什么问题, 能够高效处置。” 因此, 在上海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的过程中, 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最后, 就是老百姓生活感觉更加美好, 有获得感。现在我们看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这些领域都在推动。” 何积丰说道。“我想如果从这三条主线看, 人工智能前景是很广的。”
五点伦理目标
除了发展问题, 安全问题也始终是人工智能值得关注的另一只“轮子”。从技术本身来看, 物理层、算法层、应用层的缺陷会造成人工智能犯错误。
从伦理层面, 未来要想安全地走向“强人工智能”、“超强人工智能”, 何积丰总结出了几条宏观目标:第一, 我们希望能跟人工智能系统共生, 绝对不希望人被人工智能系统代替了。
第二, 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有广义性, 不要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第三, 人工智能研究应该是开放型的, 我们要主张公平的竞争, 不能少数行业垄断技术, 其他行业不能随便用, 整个知识生产过程应该是全人类的。
第四, 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技术不能有偏见, 不能说对富人表现很好, 对其他群众的表现很差。这在伦理上也是不能容忍的。
最后,要有个人工智能系统的国际市场。我们希望在国际平台上, 大家一起商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该怎么做。”
AI教育未有共识
在实践上述三条应用发展主线, 达成五点伦理目标的过程中, 中国是否具备足够的人工智能人才?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日前发布报告估计, 当前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有效人才缺口达30 万。
何积丰认为, 每个新技术在成长阶段都会发现两种人不够: 教师不够, 学生不够。这需要从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 并非人工智能的特有问题。人工智能平台不是很便宜的东西, 各个学校的长处也不一样。
“因此, 我们希望学校与学校之间共享一些资源, 现有的队伍之间融合互助。我相信这个过程可能要花3 到5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