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入德国社会

  • 来源:出国
  • 关键字:德国,社会,话题
  • 发布时间:2021-09-09 20:16

  “如何融入德国社会”,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给不出一个百分之百适用的明确的解决方案,说按照这样做就一定可以融入德国社会,但我会结合自身的经验讲一下我的观点和想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讨论和思考。

  首先,要有想要融入德国社会的意愿。这是一切“融入”问题的基本点,只有首先在心理上想要融入当地社会,愿意去融入,才会有讨论 “如何融入” 的必要,才会有下面的方法措施的展开。如果一个外国人在德国生活,每天只还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不想结交德国朋友,不想在德国工作,不想改变自己的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这种例子并不少见,那就根本不用谈这个话题了。所以“意愿”是融入的前提。

  第二,要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化有所了解。要想融入德国社会,最好要学会讲德语。虽然很多德国人,特别是德国年轻人也都会讲英语,但是毕竟这里的语言是德语,所以在德国生活学好德语很重要。可能有些人会问,那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行?A1,A2,还是B1,B2?这个没有具体的标准,只能说德语越好,对于融入德国社会越有帮助。跟德国人交流时,不用担心自己自己发音不标准,不用想语法用的对不对,要敢说敢交流。你想象一下,当一个外国人跟你用中文讲话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他比说英语的外国人要更亲切?哪怕这个外国人只会说“你好,你好吗?”也往往会得到称赞“你的中文说的真好!”同样的道理,德国人知道我们是外国人,根本没指望我们把德语说到他们母语的水平,能听到我们说“Guten Tag, wie geht es dir?”就已经很开心了,而且会讲德语也向德国社会表达出了尊重德国语言的态度。当然,如果你要在德国留学或工作,对德语水平还是有着更高的要求。

  说完语言,再来谈谈第三点——对德国文化的了解、认同和遵守。我们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离开故土,选择在德国生活?是贪恋这里的好山好水,还是因为德国的高社会福利,或者是因为这里有一个离不开的爱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选择的都是一种与在中国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含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己当初选择留下来的理由,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想到或者不想接受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上的不习惯,比如与中国不同的邻里关系,等等等等。在德国生活,我们真的有必要了解德国文化,对德国文化有一定的认同,并且要遵守德国的风俗习惯,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解释就是要“入乡随俗”。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守时的重要性,为了不迟到,中国人一般习惯于早到,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但是在德国,他们的意识里,早到意味着不守时,会打乱主人的准备工作,是不礼貌的行为,即使早到了,也要在外面等到约定的时间再进去。再比如,聚餐的时候,中国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往往会频繁给客人的碗里夹菜,可德国人却受不了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会自己吃饱照顾好自己。

  所以在德国,我们就要了解并注意到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尽量用德国人习惯的方式与其相处。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能够避免文化冲突时带来的一些不必要误会。

  另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外国人在德国生活不要过于敏感。比如在超市里买水果的时候,我们习惯摸一摸,捏一捏,如果捏多了的话,售货员可能会不礼貌地对你说“不许捏”,可能有些中国人的玻璃心就受不了了,觉得售货员排外。但是如果一个德国人在超市这样做的话,售货员也会指责。所以这样的事情并不总是和排外主义有关。所以在德国生活也要了解到德国人直率的性格,不要太玻璃心。

  第四,要有参与服务当地社会的行动。前面讲的三点主要还是思想意识上的融入,思想上已经想要融入德国社会,并且为融入做好准备了,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有所体现。除了学好德语,尊重德国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外,学生的话尽量多参与德国的学校社团活动,或者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已经在德国工作的人当然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间精力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一些当地的社会组织。比如我认识一个中国人,她和德国老公在法兰克福做义工,定期到街上去捡垃圾,义务为城市打扫卫生。从小事做起,为你的德国邻居着想,为你所生活的社区尽一份力,即使是一个外国人,也应该看到自己的责任。不管怎样,既然在德国生活,并且想融入德国社会,就不能做一个每天只是低头看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眼光狭窄的人,还是要做一个对德国,对所生活的地方有用的人,做一个能够给周围人带来价值的人。

  融入德国社会,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去一味地迎合德国人,放弃自己在中国成长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特质?当然不是。“如何融入德国社会”第五点,我们应该始终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抱有信心,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本。如果不是在德国出生长大,或者在很小的年纪就来到德国生活,中国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身上烙下重重的印记。比如,一个中国人每天早晨就是喜欢吃油条喝豆浆,那他在德国生活再长时间,恐怕对面包黄油香肠也爱不起来。这不是应不应该放弃和改变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放弃和改变的。

  可能有人会问,不放弃自己的中国文化,怎么真正融入德国社会?那我们就要来看一看 “融入”的定义是什么。 “融入”德语是“Integration”,百度百科对这个词的定义是“有形物质的彼此融合,或者一种物质融入了另一种物质。无物质形态的融合,如一个人或群组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融入了另一个群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群组。在用于人的范畴是,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在我理解,就是不同的个体进入同一群体,在精神层面上趋向一致并且彼此接纳。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变成同一副模样,拥有同一种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上的一致才是融入德国的最重要的方面。

  中国人在德国也可以喜欢吃猪肉炖粉条,喜欢喝二锅头,也可以喜欢打太极拳,喜欢听京剧,或者喜欢宅在家里看刷微信,看抖音,这些都没问题。关键是做到我们前面讲到的四点。最后总结下来一句话就是——在德国,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生活,去试着理解并且尊重每一个德国人,为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和价值,这就是我认为的 “融入” 了。

  还有必要提醒的是,融入德国不代表就会得到跟德国人一样的待遇,比如还是有可能遭遇到一些德国素质低下的人的歧视,比如前一阵看到的新闻,一个二十出头的中国留学生在德累斯顿遭受德国人的袭击。在德国,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我们的脸首先就告诉德国人我们是外来者,对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要有勇气说“不!”敢于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即使融入德国社会,这些现象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不过这些毕竟都是少数情况,我们融入德国社会的目的不是跟这些德国烂人纠缠,而是为了让更多心智正常的德国人接纳自己,让自己在异国他乡也能生活开心工作顺利。不是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