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肖邦公园感受波兰人对音乐大师的挚爱

  • 来源:出国
  • 关键字:公园,波兰,音乐
  • 发布时间:2021-09-09 20:36

  “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句世人盛赞著名音乐大师肖邦的名言很早就深深印在了我脑海中,并知道知道孕育了这位音乐大师的城市华沙,市内有座专门纪念他的肖邦公园,因此去年去华沙,抵达后一安排好住处,马上请当地朋友带我直奔肖邦公园。

  肖邦公园,是由波兰末代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别墅改建的,官方名叫瓦津基公园,因1830年肖邦在这里举办过音乐会,以及为纪念他园内立有肖邦巨型雕像,所以久而久之,人们便将瓦津基公园也称为肖邦公园。

  来到公园,通过园内的介绍,首先对肖邦这位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了进一步了解。肖邦,1810年出生在波兰热拉佐瓦沃拉镇,儿时随全家迁至华沙,他在华沙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肖邦对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他6岁开始学习钢琴演奏,7岁创作出了音乐作品《波兰舞曲》,8岁第一次登台演出就以不俗的演奏技艺在华沙音乐界和观众中赢得一片赞扬之声,10多岁时写出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与《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一面世立即轰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至今依然是经典之作。肖邦展现出的超凡创作能力,使他赢得了“莫扎特继承人”的美誉,当年欧洲报纸对他赞赏有加,称——“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19世纪初开始,欧洲列强不断入侵波兰,随着时局日益动荡,肖邦在亲友的苦苦劝说下无奈华沙前往维也纳,离开时肖邦特地装了一杯祖国的泥土带在身边。肖邦离开华沙不久波兰沦陷,亡国的耻辱大大刺痛着肖邦的心,对祖国、民族乃至民族文化的真爱之情在他心中如烈火般不断燃烧、升腾,深深影响着他的成长和创作之路,虽然远走他乡,但肖邦念念不忘祖国,他创作的很多钢琴曲都带有浓郁波兰元素,很多作品既有对亡国之痛的倾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鼓舞祖国人民抗击入侵者之音,这些作品或柔美含蓄,或忧郁伤感,或高昂悲壮,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初听有些孤寂之感,随之则充满激情之势,展现出一个游子的赤子之心。因为不愿做亡国奴,肖邦最终客死他乡,辞世时年仅39岁。1848年肖邦在巴黎病重时委托姐姐:“我死后一定将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埋葬”。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他的葬礼上,响起了他的《葬礼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那杯他从祖国带来的泥土,被全部撒在他的灵柩上。

  或许正因为肖邦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感动了世人,于是便有了那句对他的赞赏之词——“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并传遍全球。

  了解完肖邦生平,漫步公园,园内最高处矗立的一尊高达5米的肖邦雕像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尊坐落在宽大浅褐色花岗石基座上的铜铸肖邦坐像,雕像设计极有意境——肖邦坐在一棵粗壮的大树下,大树枝头被从身体右侧而来的狂风吹得弯腰压在肖邦头顶,他上身后倾,扭头向左,轻合双目,紧闭双唇,眉宇间透着一股刚毅的神情,一头卷发和上衣一角随风飞舞,亲吻着压在头顶的树枝。整尊雕像寓意深刻,将肖邦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心向祖国的高尚品格展现得淋漓致尽,驻足这尊雕像前使人会一下想起他那些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音乐。现在这座雕像被誉为世界上最潇洒飘逸、最有意境的肖邦雕像

  肖邦雕像前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圆形小湖,每当微风吹过,湖水便会微波荡漾,激起阵阵好看的涟漪,小湖外是一圈草坪,碧绿的小草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块柔软的地毯铺陈在大地上,草坪再往外是一圈大大小小的花坛,坛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花丛中蜜蜂、蝴蝶上下翻飞,娇艳的花朵在这些精灵的踩踏下,竟吐芬芳,空气中不时散发出淡淡花香。朋友介绍说,为了纪念肖邦,每年夏季到来时这里经常举办音乐会,周末下午一些知名钢琴家还会现场演奏肖邦的作品,许多来华沙旅游的音乐爱好者及当地音乐爱好者会特地来此聆听美妙音乐的魅力、聆听肖邦经典作品的魅力,在聆听中深深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大师。

  公园里纪念肖邦最有特色的作品当属肖邦诞辰200周年时专门制作的肖邦音乐长凳,这些长凳内安放了多媒体音乐播放器,游人只要轻轻按下播放键,长凳中就会响起肖邦波罗乃兹A大调等经典钢琴曲,长凳上还精心绘制了肖邦生前在华沙生活、演出的主要场所,并用波兰语和英语做出简要介绍,这种将供人休息的长凳与肖邦音乐、简介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做法,可谓独具匠心。

  游览时间一晃而过,离开肖邦公园,回想起所加所闻,令我难忘的,除了公园内栩栩如生的肖邦雕塑、优美的环境,更多的是波兰人对肖邦那种发自肺腑的挚爱,如今这一切全都印在了我脑海中,成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