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港澳青年在深圳就业创业的思考与建议——以罗湖区为例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深圳,就业,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12 15:24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港澳青年融入内地发展大局,是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战略。深圳紧邻香港,罗湖是深圳第一个开通对港口岸、与香港之间口岸最多的区,具有深化深港澳合作的得天独厚条件,是港澳青年前往内地就业创业的桥头堡和第一站。为此,我们针对港澳青年在深圳和罗湖就业创业相关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既深度访谈了部分在深圳和罗湖的港澳籍人士,又与政府部门及服务平台进行了沟通交流,发现政务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政务服务状况、发展的背景与机遇等,进行务实、创新的思考,提出解决建议,以便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港澳青年。
背景现状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针对大湾区的实际情况,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两范城市”,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9 年11 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公布“惠港16 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了港澳居民在大湾区教育、医疗、理财、置业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以期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发展、就业和居住。
从2015 年到2019 年,在深圳就业的港澳籍人员数量在持续增加,特别是南山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自由贸易区和对港先行先试政策的利好下,吸引了众多港澳青年前往就业创业。相比之下,罗湖对港澳人员就业创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主要问题
(一)信息获取渠道不够有效,影响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的工作热情
港澳居民获得深圳地区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渠道非常有限,不常来内地的港澳居民还是以最原始的“道听途说、口口相传”方式了解深圳。就业创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久居深圳的很多港澳居民也未必清楚,比较有效的资讯查询渠道不够便捷。究其原因:一是搜索引擎自身充斥过多的广告问题,二是有些新政策刚推出来时,宣传解读不到位,很难第一时间知晓,就算知道也是一知半解。三是双方信息发布通道不同,香港不少青年人喜欢用 google 和Facebook,而大陆企业更多是用百度和微信。
可见,对于吸引港澳居民来深就业创业相关的资讯展示平台缺乏、传播渠道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影响了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机会和意愿。港澳居民对在内地注册公司或是其他事情,很多时候习惯请中介服务机构办理,然而有的港澳居民担心中介服务机构可能会良莠不齐,没有正式的信息渠道让大家选择放心的中介服务,也凭空影响了来深就业创业的工作热情。
(二)交通配套服务不够便利,影响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的整体感受
深港、深澳的交通还有改进空间,有港澳人士反映跨港的地铁线路不能满足两地通勤的时间需求。深圳地铁运营时间不够长,存在上班迟到、晚上加班后赶不上末班车的情况。
(三)医疗教育资源不够匹配,影响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的幸福指数
港澳居民在深圳就医还存在不方便现象,医保对接也还没有完全实现,医疗习惯等原因造成部分港澳居民不放心在深圳就医。同时,部分港澳居民反映内地的教育跟香港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尚存缝隙,港澳居民普遍认为香港教育更接近国际化。
(四)互动沟通机制不够通畅,影响港澳居民就业创业建议的及时反馈
长期在深圳工作的港澳居民愿意表达自身的感受,期望政府部门听到他们的声音,回应他们的诉求,但互动沟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反馈渠道不够多、交流不够顺畅、互动不够充分。部分长住深圳的港籍人士反映,所在社区事项告知不够详细、不够具体,有些问题不知该向谁反映、如何办理。
解决思路
(一)建立全方位的信息获取渠道,变“信息不畅”为“信息通畅”
建议未来通过加大对创客平台、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以达成两地更便捷的信息交流和政务支持。如在罗湖区,一方面可由政府授权一些社会机构等平台,组织开展更多适合港澳居民的活动,针对深圳市及罗湖区政府的各项惠港政策加大传播力度;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细化相关机构的评估标准,制定一些让港企放心的推荐名录,使港企在罗湖办事能够更方便快捷;同时完善政府内部的政务信息数据发布平台,以对港澳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
(二)打造多层次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变“适应缓慢”为“尽快融入”
建议成立一个“港澳居民综合服务中心”,专门开展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政务服务政策宣讲、专才引进的中介服务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罗湖区政府应增设各重点行业的相关赛事活动,通过专家引导的方式,将有效的资源与优秀的创业团队相对接,走出一条配资源、增交流、促发展的独特路线。通过以赛促学、竞技交流、增进了解等方式,弥补专业衔接的缝隙,以帮助港澳青年在创业初期能够尽快适应罗湖市场环境、快速融入深圳社会。
(三)丰富针对性的教育医疗服务,变“差异较大”为“有效提升”
建议罗湖建立与香港学校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改善教育环境,完善课程设置,增设学位、改善师资、增聘港籍教师,逐步缩小教育方面的差异性,对于优秀临聘教师可适当提高待遇,弥补与香港教师的待遇差距。
医疗方面,香港诊所的医生反映两地用药差别较大,对内地的药物剂量需要重新积累经验等,建议逐步开放香港常规药物。同时聘请港籍医生在内地医院坐诊交流,或在内地医院设立港澳居民门诊科室,以加强设备及药品使用经验方面的交流,建立更广泛的医患信任关系。
(四)创建开放式的互动沟通机制,变“半知半解”为“充分了解”
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互动不足,恐怕也会令港澳居民对深圳、对罗湖等知之更少,因而可能就导致:其实深圳的各方面政策、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但是港澳人士很多却未曾得知。从中也反映出,港澳居民与政府之间缺乏更多的近距离接触和双向沟通的途径。
对此,逐渐完善基层治理相关的社区服务,组织面向港澳居民的社区活动,增设各种联谊会。一方面丰富来深港澳居民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增设更多的渠道了解港澳居民在这边居住的真实情况,提高港澳居民生活幸福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政务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 “让港澳居民告诉港澳居民”一个真实的、富有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罗湖。
总之,在“双区驱动”新的历史机遇下,建议罗湖区持续改进港澳居民有关的就业创业政务服务,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让港澳居民尽快感受到就业创业整体环境的持续进步,吸引港澳居民前来就业创业,一起努力将罗湖打造为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