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自主管理,目标意识,学习小组
  • 发布时间:2021-09-25 20:30

  摘要:学生自主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的过程性,能让学生产生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种模式往往比学生被动接受管理效果更佳。本文主要结合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班级管理实践,对高中学生自我管理策略进行探析。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为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的心理方面已较为成熟,并且渴望体现自我个性。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往往比教师管理更为有效。而且,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利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形成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目标意识的教育

  有人说:人生从制定目标开始,如果有了准确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才可能作出一番事业,即目标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明确了目标,学生才有可能自觉服从、自我管理。在高一阶段主要是总体目标定位,定期给学生播放名牌大学的宣传视频,及清华北大优秀学生的演讲,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向上的斗志,在学生心里种下对美好大学向往的种子。另外,也可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畅想自己进入大学和大学毕业后的生活,形成文字,收集起来,定期帮助学生让反馈修改,引导学生一步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早订目标,早规划的做法,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高二则将目标具体化,细致化,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量化,按照目标大学的分数线制定高考各科要达到的分数,然后每次考试给每位学生下发分数条,将其目标分数与实际分数同时对比呈现,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有了清晰的目标,更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克服一些从小形成的不良习惯。

  二、建立一个优秀班干部团队,优化管理方式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领头羊,而管理的方式决定了管理的成效。学生自治、自理、自控和自我提高很多时候都是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进行的。所以,班干部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班干部的选拔,通常采取的是自愿、竟争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在管理方式上,可采取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具体划分,每位班干部各司其职,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比如,将各个学科的作业上交情况,与班上同学及科任老师的沟通,学生每月的考试成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完全交由科代表负责,如有较多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方面出现问题,则酌情予以惩罚或批评。同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的班干部,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且学校荣誉优先考虑。在定岗定责工作制度的保障下,建立了良好的班干部团队,对班级的自主管理起到很好的支撑。另外,定期开展班干部工作总结谈心会,向他们传达关于班级、学风建设的理念,同时向他们了解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可以采用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同学们,让他们的目标、方向感更明确,从而使学生更愿意服从管理,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班的总体思路是尖子生培养和“先富带动后富”。在班级成立初期,每次月考后都将年级前列同学的成绩给排名靠前的同学看,让他们体会到差距,受到鼓舞,向更优秀的同学看齐,时间长了这些学生会主动来对比成绩,并且这习惯一直保留着。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班上有了一批学习稳定,好学,乐学,会学的同学。为了让其在班上形成风气,带动全体,多次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各科学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他们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全班同学,学生自己分享的方式有时候比老师传授更加适合。在座位的编排上,采取互补式,即周围的几人中一定有一个语文好,一个数学好,一个英语好,一个理综好。这种座位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生在课下有了更多的交流。在身边榜样的带领下,班级的学习风气明显向好,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上都变得较为容易。

  四、组建学习小组,实行组内考核

  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管理很好的模式。一方面学生受到组内成员的监督,减少了学生自制力不够引发的违纪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又能在小组内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习小组按照成绩互补结合自愿组合的方式划分,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梯队,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学习小组组建后,班级各项考核都在组内进行,组内积分统计和小组具体事物管理由小组长负责。结合本班的特点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详细的组内学生评价细则。考核分三大块:文化学习、文明守纪、完成任务,采用积分制,每次月考后考评,分别选出先进小组和个人,及排名最后的小组和个人,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五、班级管理制度化、细则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管理必须以规范化的管理细则为前提。我班制定的班级管理细则在学生作业、卫生、生活、纪律、集会、体育锻炼、好人好事等各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并采取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各项事务具体划分,除了核心班委成员外,另设置了手机管理、记分、公物管理、视力检查、黑板报、早读组织、学雷锋记录等近二十个岗位,班级70%的同学都参与了班级事务的管理。在明晰的分工和问责机制下,班级管理运行基本不用太操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例如早上进班学生立即开始晨读;按要求完成复习、背书、听写任务;积极问问题;扫除在短时间内完成。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我班的管理细则已深入到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基本可以用法制代替人治,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起到也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秀竹. 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4, 000(002):75-78.

  [2]旦普. 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3):157-158.

  [3]吴玉丽. 素质教育环境下班级自主管理策略探究[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