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工艺,十二环锡杖,唐代
  • 发布时间:2021-11-04 21:54

  唐代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现藏于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博物馆,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

  1987 年4 月,考古人员对法门寺地宫进行清理,在前室出土了单轮六环铜锡杖,在中室出土了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接着,又于后室发现了一件双轮十二环锡杖,当时裂为两段,斜立在西北墙角,但仍非常高大。随后,考古人员在这枝锡杖旁找到了存放影骨舍利的八重宝函,又在锡杖地下的秘龛里发现了真身灵骨舍利。直到这时,人们才体会到古人的用意,即将这枝只能供奉释迦牟尼的顶级锡杖,用来供奉了真身舍利。

  锡杖,梵语名吃弃罗,长杆顶端有轮,轮上套有金属环,摇动时,轮和环摩擦可发出锡锡的声音,故称锡杖,又名声杖、鸣杖。佛教早期,僧侣在林间修行,手持锡杖振动出声,可让脚下虫子提前走开。当化斋时,僧侣在屋门外以杖出声,屋内人听到后如想斋僧就可出来。如杖声三次还无人出来施斋,僧侣就会离开,以示志为修行而非乞求。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日益兴盛,锡杖淡化了实用性,成为了法器。依佛教规制,杖首为双轮十二环的锡杖属释迦牟尼,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

  双轮十二环锡杖意义重大,工艺也非常精湛,以金银钣金成形,修复后长1.96 米,重2.39 公斤,由杖身、杖首、杖顶三部分组成。

  杖身底端的杖鐏为扁球状,上錾一周八瓣覆莲。杖身中空,呈圆柱形,通体纹饰分为三段。中段为主体纹饰,由上至下錾刻了12 僧人,均身披袈裟,有头光,手持法铃立于莲台之上。杖身上下段缀饰有海棠花、蜀葵、山岳、团花等纹样。

  杖首用流云纹饰的银丝盘曲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轮,象征苦、集、灭、道四谛。每股桃轮上套置三个满饰缠枝蔓草、鱼子纹地的扁圆锡环,共十二环,代表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

  桃轮侧面錾文:“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由此可知,锡杖由唐皇室于公元873 年敕造,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的锡杖法器。

  杖顶是象征佛所在的两重仰莲流云束腰座,莲座之间以五钴金刚杵相接,上层莲座承托智慧珠一枚。

  公元874 年,唐皇室最后一次封闭法门寺地宫,以密宗金刚界曼荼罗结坛。这件举世无双的至尊锡杖,作为最高等级法器,从此在地宫最深处紧紧地护卫着真身舍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