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风景

  • 来源:红豆
  • 关键字:风景,阳光,作品
  • 发布时间:2022-01-04 19:29

  李明媚,女,壮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绿城玫瑰”作家群成员。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小说界》《广西文学》《红豆》等刊物。出版有诗集《烟雨江南》、长篇报告文学《大化风度》《向着生命的彼岸》、长篇小说《搁浅在夏天的雪》、中短篇小说集《踏月光的女人》。作品多次选入文集。曾获第七届壮族文学奖、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广西文学》优秀作品奖以及《红豆》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壮族的土地文化——那文化,是从八桂大地历史深处走来的,它带着历史的厚重与古朴,带着岁月风风雨雨侵蚀过的痕迹。壮族子民,据“那”而作,依“那”而居,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据此孕育并传承了那文化。

  时至今日,如那峒、那重、那元、那门、那朗、那坡……八桂大地以“那”这种方式命名的地名,特别是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比比皆是。

  一直以来,那文化似乎属于广袤的大地,归于殷实的田野,“那”似乎属于大自然,属于那些朴实的乡村,而有一天,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竟然与那书、那屋、那园、那石不期而遇,壮族的那文化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

  我看到那书苑一本本书,仿佛生着阳光,飘着云朵,滴着甘露……

  那书苑文化长廊,我与载着知识的书相遇,与温润的阳光相遇,与轻盈的云朵相遇,也与晶莹剔透的雨露相遇。少年嗜读诗书,信奉书中什么都有,它能给我展现浩瀚的宇宙,让我在大地上耕耘,在天上放牧星辰。

  读的书多,买的就多。平日攒下零花钱,去书店换一本自己偷偷喜欢已久的书。书拿在手里,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便觉得什么都不缺了。

  一本书,对于我而言,就是一生的财富;一本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扇通往先圣的门扉;珍藏一本书,像珍藏一缕春光、一个世界。

  书日渐多起来,床头枕边,小书桌上、凳子上,到处都放满了书。每读一本书,都会和书中有故事的人成为知己,相识、相交、相知。

  在那书苑文化长廊,我竟然遇见儿时梦想的星空。来那书苑时,阳光正穿过明亮的落地窗,在书上生长。敞开的书架高高的,像要直通天际。

  高达三四米的书架,我还从未见过,顿时心生震撼。面对登高才能取下的书籍,我忽然明白了知识是用来攀登的寓意。那书苑用登高的方式,一心引领学子们用心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这恰恰是一种最虔诚的读书态度。

  从书架顶端取下一本喜爱的书,坐在书桌边看起来,一缕阳光落在手边书上,满屋生辉,遍地留香。

  在那书苑文化书廊,儿时梦想的星光一一落进了心底,眼里忽然有了泪光。

  赠人玫瑰,手生余香。那书苑赠予学子们一生的玫瑰,也添满屋的书香。

  远古时期,壮族先民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形成了以稻作文明为内核的那文化,从此根植在广西民族文化的血脉深处。我真正懂得了那书苑、那文化的内涵时,我眼里忽然噙满了泪水。在那书苑,我把自己深埋在书里,用心去阅读那文化的内涵,沿着阡陌小路,走进历史的深处。

  历史书写着壮族那文化的璀璨,也书写那文化的一片星空;阅读那文化,数不清的星光便落进学子们的心底深处。

  书廊是开放共享的,谁都可以把喜欢的书带回家阅读,读完再及时把书还回来。那书苑共享的不仅是古色生香的书,还有那文化在那书苑源远流长。

  从那书苑转身就走进了那屋,在此我遇见了咖啡还有茶,简直惊呆了。午后,读书、喝咖啡、品茶,正是人生的味道,能够享受生活的一份惬意,这就够了。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我时常看到在巷子口或小院里独自饮茶的人,人生在一杯清茶里沉醉,时光在一杯清茶里消逝。有人说,真正懂茶的人多是思乡的人,也多是一个孤独的人。馨香的茶水里,他乡便是故乡,一半是故乡一半是他乡,一半是大海一半是山峦。

  我喜欢茶的酽烈,更喜欢咖啡的浓郁,我第一次喝的咖啡,是奶奶从越南带回的咖啡粉冲泡的,而茶是我稍稍长大后才喝的。那年在学校,同宿舍的一位来自茶乡的同学,请舍友喝她从家里带来的茶。在品尝人生的第一杯茶时,我看到茶叶在一杯开水里完美绽放,绽放的过程就像创作一首诗,又像盛开一朵花。

  后来舍友告诉我,她家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茶树,后山还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茶园。阳春三月,最忙的是采茶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工艺,从茶树上采摘的茶叶,要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茶叶才走完一生的路程。茶叶虽是生命的延续,但呈现的是另一种生命,它把香气留给人间,把隽永留给人世,它把最美的绽放在人世间。

  我懂茶如人生,却难以理解奶奶一杯咖啡中的人生。小时我时常见奶奶空闲时冲上一杯咖啡,时不时地抿上一口,像是不舍得喝,又像是在回味着什么,阳光在屋子里明亮而又活泼,喝着喝着,奶奶的眼里就有了泪光。后来我才知道越南海防是奶奶的家乡,那咖啡里有奶奶思念的故乡。

  一杯清茶里思念故乡,一杯咖啡里也藏着故乡。久居喧嚣的都市,我去过不同的咖啡厅,也喝过不同味道的咖啡,可我再也遇不到奶奶喝咖啡时的那份宁静、那份活泼与明亮。

  在那屋咖啡厅,我遇见了一份宁静和恬淡,我还遇见了童话。一直以来我喜欢童话,总觉得都市里还藏着小矮人和森林深处的小木屋。那屋咖啡厅就像是童话里小矮人的小木屋,古朴的木桌木凳,四周立着书柜,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随手就可以拿起一本书翻看。

  此时正是学生们上课的时间,吧台的一个小姑娘正捧着一本书在读。她的发丝落在了书本上,阳光落在她的发丝上,蝴蝶在阳光里飞舞。这种恬静的美就像白雪公主,我悄然无声地坐着看书,不愿惊扰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

  那屋咖啡厅的旁边就是茶屋,当咖啡遇见茶,它就会生长许多的童话,就会有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住在里面。是的,那文化创造了都市的童话,营造了都市的诗意,也铺设了学子创业、成长、成才之路。

  告别那屋,走出户外,便见那石园。走进那石园,那些厚重的石头,通过能工巧匠的双手便回到了大自然,回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屯,回到了悠悠岁月的深处。

  那石园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带着远古的印记,带着苍劲和古朴,带着坚韧的品质,从岁月深处走来,从八桂大地每个角落走来,携手走到了一起。

  这些有故事的石头背井离乡,齐聚那石园。这里成了石头的家园,天下的石头似乎都到那石园里痛饮甘泉。

  那些有来历的石匾、石磨、石舂、石凳、石缸等,在那石园里摇身一变,就成了石牌楼、石门、石柱、石墙、石桌、石来运转……

  工匠的手,带着生命的感知力,带着灵魂的深邃,创造出一个从未有过的那石园。它虽没有太湖石的清奇古怪、风骨嶙峋、玲珑剔透,但那石园里的每块石头都写满了沧桑,呈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那些深藏于石头缝里的故事在教科书里是找寻不到的……无数石头沧桑的历史垒起了那石园的石建筑,也垒起了那石园的石文化。在那石园,头一回看到成千上万的石头堆在一起,我忽然安静下来。那石园里沉稳的石头充满着生命原始的野性力量,它们被人从岁月的长河里打捞起来,成为那文化里永久的纪念和续存,成为石文化的仰望。这些石头像一座座巍峨的大山,人们单纯的仰望是远远不够的,值得用心用情一辈子去攀登,抵达中华文化的山顶。

  这些石头是有记忆的,那些疼痛的记忆跟岁月变迁有关。翻阅石头的历史,我仿佛看到了它们的沧桑命运,看到关于那文化的一幕又一幕。围着兽皮和树叶的原始人,用坚硬的石头敲开了生涩的野果,用钝拙的石刀收割原野上的植物,也敲开了生命之门。作为原始人劳动工具的石头,来到那石园里进行交流、碰撞,擦出绚丽的火花。

  石头爬满了青苔,布满了历史,也书写着历史。一块石头被人类精心打磨,一年、两年、十年,甚至几十年去打磨一件石器。一件石器,或许就是一个辈子的时光,就是一个原始的时代和一段历史。

  有空时,来那石园里走一走,站在石头的中间,走近石墙、石柱、牌楼,用心聆听那些远古石头的召唤,感受无数生命的律动,用心体察每块石头,感悟那些石头不同的命运。

  坐在那石园里,体会自己跟石头的关系,体味石头跟世界的关系。小小的那石园不仅是石头的世界,也是各个时代石文化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和积淀。

  那石园处处绽放着石文化,它来自每一块石头深厚的历史底蕴,来自每块石头上岁月的嬗变,来自每块石头的沧桑命运。这样的那石园,凡来过的人都会引起共鸣:愿做一块石头,与那石园里的石头长相守,听一听石头的吟唱和来自远古的歌谣,让灵魂多些生命的回响。

  田园牧歌,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一首无比动人的牧歌,可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今它竟成了遥遥在望的远方,成了遥不可及的彼岸。

  从那石园里走出,沿着垂柳依依的柳月湖,十来分钟便到了那园。

  那园是都市中一处美丽的乡土田园,是放飞乡愁的好去处。那园让学子们在畅游知识的海洋之余,一次次转身走向这一方天地。那园是学子们的“责任田”,从教室到那园,从畅游知识的海洋到精耕细作,从播种梦想到收获果实,每个学子都在那园里有自己的收获。

  种子被播撒到那园肥沃的土地里,地里还有着师兄师姐们浇灌过的汗水和时光的味道,从泥土深处用心体会,才有人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人类的知识同样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只有内心敬畏的人才能领悟知识的宽广。学子们不光要怀着对大地的敬畏,还要身怀对前人的尊敬,内心才会接受那无限星光的照耀。

  土地是纯朴的,也是最厚道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在土地上躬身耕耘,如同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种子播下去,埋进了土里,气候、温度、湿度……缺一不可,一粒种子的生根发芽是对每一次生命机遇的精确把握。一个生命破土而出,来到这个世界,始终遵循着生命规律。学子们对知识的汲取也如出一辙。

  种子埋进土里,是一个耐心守候的过程。人生有足够的耐性才能撑起自己生命的一方天地,化沧海为桑田。在土地上深耕细作,过程同样是漫长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一种蔬菜都有自己生长的季节,一旦过了自己的季节,就会日渐枯败。生命的荣枯盛衰,几乎天天在那园里上演。

  在那园里,学子们细心耕耘。每一棵蔬菜都得到了天地的润泽,都没有错过一束阳光,也都没有与一滴雨露擦肩而过。

  学业之余用心耕耘土地的学子,都会在那园里看蔬菜开花,守候蔬菜成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享受生活快乐。

  在那园里的蔬菜,路过的人都可以进来采摘一把带回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学子们学会敞开自己的胸怀,把劳作的辛勤与汗水的付出,送给人们品尝。

  庆幸在相思湖学院还有这样的那园,在泥土里,处处根植人类的思想、文化、哲学和精神。每一个前来求学的人,只要弯下腰耕种,就能时时仰望星空,接受璀璨星光的照耀!

  责任编辑 蓝雅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