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抓住低碳绿色循环技术风口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绿色循环,技术,风口
  • 发布时间:2022-01-14 15:38

  前不久,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 大赛落下帷幕,在这个全国规模最大、 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创新创 业赛事上,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 限公司董事长张涛,凭借退役锂离子电 池低碳绿色循环利用项目拿到了大赛银 奖,获得了众多风投公司的青睐。

  而一年多以前,张涛还在为选择哪 个城市创业而苦恼……

  缘起: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博士后创业的底气,大多数人认为 是高科技支撑的技术或产品。而张涛在 讲述求学、科研和创业过程中,多次用 到了“幸运”“运气”等字眼。

  “自2 0 0 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我就开始接触并研究锂电池回收。”张涛 的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华东交通大学, 读研主攻环境工程专业的电子垃圾处 理方向,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 硕士课程,顺利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博 士,博士毕业后,他在矿业大学任职硕 士生导师。

  在多年求学生涯中,张涛对固体废 弃物资源化处理很感兴趣,博士研究方 向依然是锂电池回收,在矿大任教内容 和科研项目也是锂电池回收,先后参与 和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 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资助近千万元。

  “十多年前,锂电池回收还是比较 前沿的科技,没想到现在成了商业爆发的风口,这是我认为自己幸运的原因之 一。”张涛介绍说,最初锂电池多应用在 智能手机上,而现在逐渐推广运用到电 动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多方面。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循环、可 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世界 各国普遍倡导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 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 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的层 面上进一步升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在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更 是将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列为一 项重点工程和行动。

  而这一切,恰恰与张涛十多年的研 究方向和科研项目不谋而合。

  “ 科研成果遇到了时代风口,不 走出实验室尝试一下,我将来肯定会后 悔!”张涛听到了梦想在胸中澎湃的声 音。“失败了说明自己学艺不精,成功了 就是找到了值得努力的方向。”

  在矿大任教期间,张涛曾与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有过一次技术 交流,中村修二听完张涛的介绍后对他 说:“我因为发明了LED蓝光而拿到了诺 贝尔奖,也许有一天你的技术能将LED 蓝光的材料进行回收,我想你也能拿到 这个奖。”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却让张 涛记忆犹新,他因此而备受鼓舞,并将 当时两人在实验室时合影的照片悬挂 在办公室里,时刻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将自己的科研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 生产力。

  2018年,张涛毅然走出了求学任教13 年的“象牙塔”,带着科研人的使命感,辞 职来到了创业最前沿城市——深圳。

  落地:带上小伙伴回家创业

  “坐井观天志难酬,刀斩乱麻南国 游。风尘一跃十万里,清茶浊酒笑恩仇。 绿水青山梦尤在,变废为宝惠九州。建 功立业应有时,岂能安身享静幽?”在深 圳,张涛流连在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创 业广场、人才公园,沉浸在“跟党一起创 业”巨大金属魔方的吸引力中,创业的 激情、心中的梦想、方向的抉择相互涤 荡和交织,让他写下了上述诗句。

  在深圳,张涛一边继续攻读清华大 学博士后,同时为企业做科研成果转化 工作,一边与几个热衷新能源方向的朋 友探索创业方向,几个充满创业热忱的 年轻人一起探讨融资途径、商议公司股 权构成、研究公司管理架构、市场营销 理念等,张涛学习和积累了现代企业经 营管理的方法。

  两年后,张涛带着累累硕果从清华大 学博士后出站。这一次,充满底气和实力 的他决心“折腾”一把,干出一番事业来。

  2 0 2 0年,张涛正在为公司场所发 愁,看到了一则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 消息,而这个比赛就在家乡青岛举办。

  离家多年,张涛对青岛的政策和营 商环境已经很陌生,而这则报名信息就 如同一通喊他回家吃饭的电话,勾起了 张涛的思乡情。于是,张涛决定借参赛的 机会,回青岛看看。

  通过了解,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 业园为他们提供了3年免租的120多平方 米的办公场所以及400平方米的加速实 验室,还有“一站式”的配套服务。除此 之外,城阳区的共有产权房政策,也让 张涛和团队备感惊喜。

  “在深圳,同样面积的办公场所和 厂房需要5倍的价格,相比来看,青岛创 业优势显而易见。”张涛说,在青岛,公 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安家落户,为员工 子女找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企业和团队来说,可以说是 解决了后顾之忧。

  于是,张涛带着自己的项目,带着此 前出走全国各地、又被他游说回来的青 岛小伙伴们,踏上了回家发展的路。

  发展:一年完成五件大事

  走出象牙塔的张涛,完全摆脱了制度 约束和专业局限,注册成立了公司,申请 到梦寐以求的设备厂房和实验室,招募了 矿物加工、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 程、自动化技术、信息工程、管理、财务等 各路人才,创业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资源回收行业的特点,就是始终 在回收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企业在 新产品的诞生之时很少考虑回收问题, 因此回收技术的研发永远在路上。”张 涛认为,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很多企业 想去购买回收产品的设备时发现根本没 有,因为没有人做设备研发工作,公司的 业务恰好填补这个市场空白。

  人生所有的幸运,都来源于厚积薄 发。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不足一年就完 成了五步跨越,用张涛的话是“干了五件 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安家。入驻博士后 创业园,创建创业团队,申请获批11项技 术专利;第二件大事是投资。公司得到了 跨国行业龙头的认可和引领,拿下了世 界知名电子垃圾回收机构的产业战略投 资;第三件大事是合作。公司与一些世 界500强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 与世界技术巨头进行技术合作;第四件 大事是订单。公司“打败”了国内外设备 供应商,获得了首个千万元订单,将在国 内一线城市建立全球首套退役电池低 碳绿色循环利用示范系统;第五件大事 是融资。公司获得了人才创业基金的天 使轮投资,并与多家国内一线投资公司 展开了下一轮的洽谈,发展后劲十足。

  方向:打造低碳绿色循环技术创新 基地

  当前,很多博士后因为长期浸淫实 验室和科研攻关,难以突破人际交往的壁垒,更难于放下身段迎合客户和市 场。所以,博士后创业成功的仍占少数。

  “我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做班长,喜 欢带领团队做些事情。我认为自己最大 的优点就是自信,能够客观面对创业遇 到的各项难题。”张涛笑着说,当初为 了创业,他从徐州搬家到深圳,又从惠 州搬到青岛,三年时间搬了四个地方, 妻子和孩子始终陪伴他走南闯北。正是 乐观自信和勇于担责的人生态度指引他 一路向前。“当然,这种自信是基于客 观科学的行业判断和扎实过硬的科研 产品。”

  创立公司时,张涛给公司起名为北 辰,即北极星,希望企业起到行业引领 作用。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小的目 标”——要将实验室的高新技术转化成 市场价值,做高成长企业,做一流的标 杆,给行业、给世界打个样。

  目前,公司作为专门从事二次资源 综合利用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发挥自身 科研创新能力和运营优势,针对新型电 子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技术开发和推 广,设立了未来循环技术研发中心,与清 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成立产学 研基地,团队已拥有了3 名博士、6名硕 士,吸引了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河南、 江西等各地的人才。

  未来,公司将开展废弃光伏板、废 液晶屏、风电机组、燃料电池等各类新 型电子废弃物项目的回收转化,计划建 设基础研究实验室、中试车间、智能装 备集成车间等,配备各类实验设施,引 进博士后、博士、硕士等人才百名以上, 组建一支多学科人才交叉融合的科研攻 关力量,打造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低碳 绿色循环技术创新基地,“这里将具备 比一般企业更好的研究能力、比学校更 优的转化能力。”张涛表示。

  “低碳绿色循环技术势在必行,一 定会成就明星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快速 发展,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我们希 望这个企业会是北辰循环。”张涛自信 地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