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4 10:47
【摘要】素质教育持续加速推进的背景环境下,小学阶段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愈发受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的良好建立,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效增强,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篇文章从开展小学生幸福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在该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展开,并对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促进改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与效率,以保障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建立。
引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更迭加快,现代化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在这个大力倡导幸福教育的当下,其德育工作的展开如何提升学生幸福感成为关键。幸福教育视角下展开德育工作,有利于帮助班主任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和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度,对于学生德育素养提升而言是一种保障。
一、幸福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就十分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上升,学生综合素养逐渐提高也是关键,总保持原地不变会抑制学生的成长发育。幸福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该视角下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首先学生的包容性会更高,对班主任教师的引导会更顺从,其次则是德育工作能够增加幸福元素,无论是对小学班主任而言,还是对小学生来说这都是改变学习枯燥性的有效方式。由此一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得以有效推进,而学生德育素养也是稳步培育,因此才促进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是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其人生价值观的建立,思想道德观念的明确,行为素养的培育等都与之息息相关。幸福教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作为开展人性教育的起点,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会正确认知世间万物,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学生个人素养和素质的有效提高,对其学习、成长和发育而言百利无一害,是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利刃[1]。
(三)增强小学教育品质
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同样需要关注自身教育成果的好坏,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就是学校在教育界的活招牌、行走的社会口碑。幸福教育背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从侧面巩固学科教育成果,尤其对于语文和道法课程来说,是促进强化教育效果和深化道法教学的有效途径。由此一来,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也能够实现一定的增强,整体教育成果必然也更好,正所谓给学校打造了活招牌。
二、幸福教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并不健全,幸福教育视角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务必要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特性。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直观性原则,一方面,这一原则可以作为工作指导,帮助教师时刻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和方向,确保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直观性原则引领下,德育工作的实施可以避免过于隐晦,能够保障德育内容的直观性呈现,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从而保证学生德育素养有效得到培育。
(二)实践性原则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否从幸福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都不能离开“学以致用”四个字,因为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不加强实践记忆,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吸收就会比较低效,所以说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2]。从实践性原则出发展开德育工作,可以最大化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抛开对课堂理论的理解,从实际行动中感受德育观念,这更能促使其明确自身行为的对错性,并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使得“学以致用”既成“学”也够“用”。
三、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一)深度了解学生群体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幸福教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必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就需要教师深度了解学生群体。小学班主任实际上是与学生之间距离最近的教师,也正因如此才给班主任制造了深度了解学生的机会。小学班主任明确班级内不同学生德育素养的差异性,以及清晰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才能促进打造高匹配度的德育教育工作规划,后续德育工作的推进,以及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才可以保障有效实现。
(二)多元化发展德育工作
幸福教育本身就是多样且多元的,所以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不能墨守成规,多元化发展德育工作形式十分重要。小学德育工作多元化的开展,可以是班级“茶话会”,也可以是操场“座谈”,或者是游戏教学等等,不同形式的展开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德育教育目标进行确立,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方融入德育内容,避免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成为学生娱乐的天堂,从而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3]。
(三)尝试拓展教学
尝试拓展教学的形式,可以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空间,具体教学拓展需要与其他学科教育进行结合。比如可以和语文教学进行融汇,将德育工作目标和语文教学内容同步展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唱一和、相互辅助促进德育思想在班级化解;或者可以与道法课程相结合,道法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最为合适,班主任与道法教师一起组建活动教学,利用实践活动实施德育工作的同时,道德与法治中相关德育素养的内容也能同步呈现。由此一来,德育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能实现教学效果强化。
结语:综上所述,幸福教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需要班主任教师在深度了解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展开德育工作,多元化发展德育工作形式,以及与学科教学结合尝试拓展实施,更能促进强化德育工作质效。而直观性和实践性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方向,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靖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67-168.
[2]张文洁,王楠.吹响幸福德育教育的集结号——基于幸福教育下的德育工作方法[J].华夏教师,2019,05:94-95.
[3]许悦.“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55-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