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被重塑的形与无形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重塑,木雕,“戏台”
  • 发布时间:2022-01-24 19:07

  木雕“戏台”

  最近几年,黄渤迷上了雕刻艺术。他开始尝试把身边各种有趣的事物做成木雕、铜雕,也在探索雕塑与新材料的结合。这次在Design Miami/Podium×Shanghai展出的他的最新作品《戏》,就是由两片半米高的外部凝固了透明材料的木雕残片组成。两种材料被他巧妙地聚合起来,外部的合成材料如同专门为木雕搭建的小型“戏台”,而记录故事的木雕则变成了两出“戏”的定格画面,一面是主人在阶前迎客,一面是将士在擂台比武,数百年前的娱乐生活画面被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其实木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大众传媒时代到来之前,雕刻就像现在的电影一样,用来创作和演绎故事情节。”亭台楼阁、花鸟喜鹊、戏曲故事、历史典故,这些都是木雕创作主题中的经典。也正是木雕对过往生活的生动描绘吸引了黄渤,他开始收藏木雕,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些藏品再创作。“虽然这些残片已经不太能起到装饰作用,也不具有重量级的文物价值了,但你总会觉得它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许多当年人们的生活情趣,慢慢变成戏说,变成一些折子戏,再演变成为木雕中的故事。尽管有些木雕上的人物已经有残缺了,但他们的形象依旧是生动鲜活的,甚至这样还会给观者留下更多联想的空间,反而更有趣了。”黄渤介绍道。

  在这出“戏”里,“光线”也至关重要。黄渤从傍晚家中透过树梢打到墙上的光影中获得灵感,试图用斑驳的光影展现动态的时空变换。在光线的照射下,木雕的画面被投射在后面的白色幕布上,像皮影戏一样。而通过特殊的折射,原本透明的材料也在幕布上留下了外沿的轮廓,成为天然的画框。具象的材料与流动的光影达到了共生。这个特殊的关系氛围,让观者对物质的感知发生改变,时间和空间都得以无限延展。

  新旧碰撞实验场

  谈及雕刻创作的初衷,黄渤喜欢把这些都归结到“兴趣”上,创作的过程是让他最着迷的。“好玩儿是最重要的。其实大多时候我不会考虑太多所谓的思想性,一般只要有想法就会立刻上手试试。看着作品从无到有,不断推翻再尝试,直到一点点成型的过程,是我做其他事情不太能体验到的,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黄渤最早与雕塑结缘是在片场,被剧组中的雕塑特效吸引,他开始向做雕塑的艺术家学习,收藏老的雕版甚至是雕版残片,并慢慢地熟悉了整个工艺流程。

  这次作品用的两块残片就是他的收藏。残片原来的形已经破掉了,黄渤想要在保留它残旧痕迹的同时,为它重新塑形。为了实现这样的创意,他找到了一种包裹性极强的高纯度、高硬度的新型合成材料,用高温高压对新材料进行烧制,打磨成合适的模子套在外面,再把雕版铸进去。然而加工的繁琐与雕版的不规则性,都为作品的制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因为材料在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裂痕或气泡,成品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也会影响最终效果,所以只能是慢慢尝试。当然也会有一些惊喜时刻,比如某两个材料在一起有了意想不到的反应,又比如做到一半突然有了新灵感。”

  在这样反复的探索、实验中,新旧两种材料实现了碰撞与糅合。黄渤将新材料对旧材料的作用形容为一种“有形又无形的包裹”,木质残片上斑驳与残旧的痕迹得到了完整的保留,极富历史的厚重感,而凝固在外面的透明材料又赋予整个作品现代气质。如此一来,经典与前卫性便在作品上得到了共生。

  流动的身份、共通的艺术

  伴随着新作品的制作与展出,黄渤的又一个新身份开始被建构。他不仅是一位成熟的演员和导演,也成为了一个新晋的现当代艺术创作者。面对这种身份上的转变,黄渤说:“当下我只是想尽力去感受这些东西,其他的并没有想太多。”演戏也好,做艺术品也罢,对他来说都是艺术创作。电影角色、美术置景会成为他雕刻创作的灵感对象,而雕刻也让他对角色动作、情绪的揣摩更加细腻,这两者始终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相比做了20多年的影视表演,雕刻对于黄渤来说确实是件颇具玩味的新鲜事。丰富的材料,多样的工艺,独立的、无须妥协的艺术表达形式,这些都为他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未来他还准备再做一些新的尝试,可能是体量更大、装饰性更强的作品。“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小,生活就变得寡淡了许多。当终于开始有了一件事情,可以让你早上起来心里为之一振,或者看到阳光心生欢喜的时候,我觉得这还蛮好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