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浅议企业和个人的新定位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时尚,风格,定位
  • 发布时间:2022-02-25 10:41

  在营销学的视域下,我们反复强调普适的积极意义,比如企业致力于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打造值得信赖的品牌。同时也不应忽视多样化、差异化的价值,满足细分人群的需要。在“共性”和“特性”中提炼出一个预期在客户脑海里构造的愿景——定位,以此为发迹的根基,持之以恒地奋进。

  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

  在营销层面上,定位往往与卖点相结合而提出,基于对细分领域和人群的调研,形成“一致性”思维,也就是通常而言的“调性”,贯穿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之中,抢占市场制高点。“定位”蕴含着产品初期的形态,是打入市场的关键步骤。

  不过,“定位”还得经过时间的考验。在《新定位》中,作者杰克·特劳特由“如何寻找好的定位”到“如何进行再定位”对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死板的路径,而是致力的信条。或许在新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新定位理论”的意义更加明显。1977年,美国知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创始人罗伊·雷蒙德因想给新婚妻子买一件内衣受到了店内女销售员的异样目光,由此萌生了创业想法——开一家让男士也可以自在选购的精品内衣店。在那个年代,强调神秘性感而非舒适的维密,颠覆了广大男女对内衣的认识,成为旧金山街头的时尚弄潮儿。

  但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对内衣的需求也由“性感”逐渐转变为“舒适”。过去两年,维密经历了业绩下滑、舆论反对等一连串风波,不得不勉力自救。原L Brands集团(原维密母公司)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代言人选择等方面,对维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改变过去“性感”的标签,以打造新科技舒适的内衣重新定位品牌。2021年8月3日,维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单独挂牌上市,这说明一系列变革是奏效的。

  那么,“定位”之后,变还是不变呢?又如何做出改变呢?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风格从来不会被短暂的潮流趋势所摆布,它是从容而具有个人特征的,这就是“定位”的核心。变的是稍纵即逝的流行,不变的是隽永的特质。不少企业盲目迎合一时热点,错误理解市场需求,犯了数典忘祖的大忌,失去原有拥趸,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亟须明白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很大程度因为主观倦怠、思维固化,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自不会考究其中捷径,相反,演绎“定位”的方式在时代潮流中更迭,“定位”便历久弥新。海尔应物联网时代需求,在“人单合一”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链群合约”,实现营收利润双创新高。基业长青也是理念长青。

  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定位》一书不但阐述了营销学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定位”理论,其中还包含着广义的成功之道,这是每个人在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都应该思考的事情。

  在互联网领域,去中心化之后,人人都是传播体,这也说明,大众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立“个人名片”,依靠单向传播的年代已经过去,“定位”在交互中共生,投射出他人的影子。

  数码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曾对话苹果CEO库克,一条视频上千万的播放量,被外交发言人汪文斌点赞。很难想象,这位科技圈的“顶流”年仅22岁,才刚刚毕业。很多人评价他理智且浪漫,年轻且深刻,是因为他不拘泥于“学生”身份,被锁在课堂上,但又带着富有“学生气”的思辨和独特表达,让高科技变得亲民而有温度。在时代的潮流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直做真正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很多时候,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出新的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这就要求,首先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天赋和优势再者认识社会,在常识和大局观下,通过合适的媒介,有见地地展示自己。

  结语

  嘉柏丽尔·香奈儿女士曾说过:“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于各行各业是这般,于人也如此。在共性和特性中构造美好的愿景,繁杂的需求中提炼极简的本质,变与不变中找准前进的方向,任何时候努力都不会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