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慢性病会致残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慢性病,风险,精神
  • 发布时间:2022-02-26 14:39

  糖尿病可能导致失明、关节炎可能导致无法行走、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聋、脑血管病可能让人变成“哑巴”、“羊癫风”可能导致精神残疾……不少人常常听到的慢性病,竟是致残的“隐形杀手”。

  2021年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成为一项重要措施。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成年残疾人中由慢性病导致的残疾占56%,且随着年龄的递增,慢性病导致的残疾数量增多、残疾的严重程度加重。而且,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约200万,进一步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迫在眉睫。

  那么,慢性病为何会致残?有何办法可以防控?

  “质变”风险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7亿、糖尿病患者达1.16亿、抑郁症患者达9500万、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7亿……居民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慢性病本身具有病情复杂、隐匿期长、病程长、高致残率等特点,当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恶化,或引起并发症,就可能引起病情“质变”,最终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不同的慢性病可能导致同一种类型的残疾,一种慢性病也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残疾。

  以失明为例,白内障、视网膜/素膜病变、屈光不正、糖尿病等都有可能引发失明。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情况。如果近视眼患者任由近视发展并演变成高度近视,失明的风险也会随之增高。

  “高度近视会引起一些相关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比如造成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裂孔以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所有这些问题都可能对视力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损伤。”上海和睦家医院眼科医生生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一种原发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并发症有100多种,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病变。当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并发症,下肢会出现溃疡甚至感染;当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的损伤。

  糖尿病、中耳炎、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等慢性病作为原发病,其病情变化需特别关注。

  加强前端防控

  “不管是哪种慢性病,原发病的防控是首要的。前期预防以及控制住原发病,才能防止病情恶化并预防后续并发症的发生。”免疫系统疾病研究者刘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慢性病的早期防控尤为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在2021年公开演讲中提到,在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中,60%与生活方式有关,15%受遗传影响,10%与社会环境有关,8%与自然环境有关。

  而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的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如超过一半的居民每日烹调用油高于30克的推荐值上限,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却不足。

  另据该报告显示,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凸显;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成人30天内饮酒率超过四分之一;居民身体活动不足问题普遍存在,每周至少进行1次体育锻炼的成人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我们要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同时,要加大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力度,做好并发症的筛查与干预,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表示。

  整体而言,目前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依然不高,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于相关的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尝试不足。而且,部分慢性病的知晓率偏低,居民主动进行体检筛查的意识有待加强。《健康中国·2020健康体检白皮书糖尿病防控报告》显示,全国糖尿病知晓率为35.41%,诸多患者仍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这样一来,患者往往容易错过早期的治疗时间,待病情恶化再治疗则增加了防治难度。

  “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往往自己不容易察觉。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有些I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但这时候已经很严重了。所以要多进行常规性检查。”刘瑜说。

  重视公共卫生建设

  慢性病的防控离不开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都会对慢性病发病产生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曾对我国高发慢性病的流行趋势进行研究,发现城镇人口增长率、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影响因素。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为慢性病的防控奠定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广泛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如今,示范区建设已取得诸多成果。

  上海市是较早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城市之一。示范区通过打造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社区、健康知识一条街等健康示范场所支持环境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各区已有一些特色性项目成果,如闵行区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徐汇区的“互联网+营养干预”项目,建立社区、二级医院、区疾控中心营养干预互通信息化管理网络;静安区的“康健工程”,建立了“康健苑”、健康驿站,培训健康管理师和公共营养师,促进了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得到改善,居民吸烟率下降显著,日常膳食更加健康。

  “慢性病防控要做好联防联控,需要患者家人、社区、专科医院等多方共同努力。”刘瑜表示。患者家属需要从病情居家监测和治疗、健康膳食、科学运动上给予患者支持鼓励,社区的卫生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慢性病防控服务,如社区医生可以向社区患者提供是否要去专科医院就诊的建议。

  如今,“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模式日益提升,慢性病患者也能得到更多支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