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炒肝的妙处

  在北京鼓楼东大街的把角上,有一家门面不大的铺子,屋外车流不息,屋里人头攒动。柜台里的大姐大声招呼着,手下一秒钟都不歇着。出餐口像流水一般,店里的人还是只见多,不见少。“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虽说这里已经成为打卡点,但在附近居民眼中,这就是清早第一顿饭。

  杨幂在窗边坐下,对面是素雅静谧的红墙,手里是冒着热气的炒肝,记忆一点点浮现。“炒肝对于我来说,是小时候非常美味的食物,我特别好这口儿。这会儿本来不饿,但是坐下来后疯狂进食。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感觉。”边上还有一咬就流油的猪肉大葱包子,她说自己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根本挪不开眼。

  鼓楼这家炒肝店1989年开张,算来也是30多年的老店了。也许是为方便顾客,这几年加了豆汁、卤汁、炸灌肠、炸咯吱等一众小吃,但人们最爱的还是招牌食品炒肝,勾过芡的黏稠汤汁里加入蒜末,入口绵稠、浓厚,别看是小碗的,用料都很扎实,肝和大肠的搭配正合适。

  小时候,杨幂住在天桥一带,上小学时每天坐四站公交车;中学开始骑自行车。早点她就随便买点儿什么,油条、豆浆、包子、煎饼,又快又省事儿,但在她心里,炒肝名列第一。“现在我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包子铺,有时候早上起来就点一份炒肝、几个梅干菜馅的包子,送过来很快。”

  路边一个大爷推着小车,守住把角的“要地”,用麦秸秆做的草木棒子上插满了刚蘸好的糖葫芦,不一会儿就围拢了人。对北京孩童来说,糖葫芦的吆喝声是冬日的最大惊喜,还没吃到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已经满溢。秋天采摘的山楂,此时去了苦涩,脆甜的冰糖包裹住微酸味,一切都恰到好处。

  挑糖葫芦的时候要仔细,选糖最厚的、糖尖儿最长的,最期待的是第一口咬下去,嘎嘣脆,酸甜软糯化在嘴里。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手里攥紧了零花钱,买一根,几个同学一块儿分,吃着吃着就到家了。如今糖葫芦式样多,但她喜欢原汁原味的,“那些橘子、山药、草莓,加核桃仁的、加豆沙的,都不爱吃。”

  北京人又管山里红叫红果,冬日还有另一种吃法——炒红果。把从市场买回的红果往盆里一扔,拿把水果刀把每颗红果一切两半,去核去籽,收拾干净倒上水,坐在煤炉子上慢慢熬,不一会儿工夫,就忽忽悠悠往外冒白气,屋里全是酸甜香味。揭开锅盖,满满当当一大锅山楂酱,吃的时候可以兑白糖、加蜂蜜,调和滋味。

  老北京的小点心很多,她倒不常吃,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送点心匣子,吃来总觉得太甜。“我对甜的东西没有太大兴趣。”这一日从炒肝店出来,到了护国寺街一家有名的宫廷御膳手艺点心铺,杨幂虽然不饿,却吃了一整碗杏仁豆腐。打开盖碗,杏仁香味扑面而来,上面撒了桂花糖,有一丝淡淡的清甜,对她来说恰到好处。

  像炒红果一样,杏仁豆腐、果子干,是相对精细的昔日美食,她平时或许不常吃,但是看见了就有食欲。“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其实是门口卖羊肉串的摊儿,每天放学了就在那买点儿羊肉串吃,还有羊腰子、烤面筋。下午的时候,巷子口会有卖豆腐脑的车推出来,我也会跟大人要点儿零钱,买一碗豆腐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