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增长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发育,增长,意义
  • 发布时间:2022-03-11 13:44

  小孩子是要增长的,发育期嘛,不长大、不成熟怎么算是进入了成人世界呢。但是成人呢,还要继续增长吗?

  当然这只是一种很不科学的联想,可能不具有充分的比照意义。

  记得北大一位教“中国政府与政治”本科生课程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为什么要增长”这个话题,那时长期浸泡在增长话语体系的笔者听到这个问题感觉好像眼前什么东西大晃动了般震惊和疑惑,就像是正专心和急于奔赴一个又一个目标任务地点的路上突然有一个人过来问你“为什么这么忙”一样。就像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中关于“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追问般,让人不由得像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开端》般去停下来思考关于增长问题的本然面目。

  对此,首次出版于1972年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或许是一个较早的反思。作者们指出,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与资源消耗按当时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全球的经济增长将在100年内达到极限。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技术在内的增长方案不会奏效,只有自觉节制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均衡,避免峰值到来,人类才能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中长久生存下去:

  “人类历史上新发明的长期记录已经导致拥挤、环境退化,以及更大的社会不平等,因为更高的生产率已经被人口和资本增长吸收了。只要这些目标代替增长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更高的生产率就没有理由不能转化为每个人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闲暇时间,或更愉快的环境。”

  并不是所有人都买罗马俱乐部成员们的账,很多人认为他们这是悲观主义情绪,在重蹈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覆辙而已。不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看,前者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罗马俱乐部关于增长极限的说明很像《易经》中的亢龙有悔:事物发展走到了尽头,就会开始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戒骄戒躁,不要盲目自信。

  如果盲目相信工业的力量、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科技的进步性等等,那恐怕不是好事情。相信事物会永远好,永远增长,就像是相信事物不会消亡、恒久不变一样罔顾常识。

  《大学》第一章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用“至善”理解“增长”,有的人也许会说,无限增长,多多益善,就是至善;而实际上,至善指的是符合实际之需,吃饱了撑死也是有的。知道了这一点,才知道何时该行,何时该止。

  “缗蛮黄鸟”之所以“止于丘隅”,是因为“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因此孔子说“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连鸟都知道其停下来的原因,人难道还不如动物吗!)

  可见,万事万物都有个界限,走到极致就是尽头,尽头之后进入新的常态,《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终归,人道的尽头就是天道。

  细细想来,无限增长的逻辑背后实际是一部分东西的缺失和一部分东西的无限发展,是过而不及。如果当初日本经济发展稍微缓慢一点,后来的经济泡沫、停滞会不会就不发生了?在我国,增长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抗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竞争需要,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归根结底,前一个目的也是为后一个目的服务的。从全球看,普遍经济竞赛下的增长将带来指数级别的增长,直到极限,直到“内卷”,如何应对,罗马俱乐部成员已经给出了策略,关键在执行力。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