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 来源:山西科技报.立媒科经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18 21:3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也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好动活泼,而数学课的内容又比较抽象、枯燥,如果能把一些教学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变枯燥的数学课为有趣的数学课,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一、在上课开始,用游戏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刚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此时若用游戏导入课堂,便能使他们的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更好的投入课堂学习中。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坐过公共汽车吗?”同学们大声回答:“乘坐过。”我说:“那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上讲台来玩一个‘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孩子们把小手都举的高高的,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播放公共汽车出发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同学上来乘坐汽车,到了下一站时,下去了3人,又上来了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解决了这节课的理解难点———先下车,后上车,马上就能顺利编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计算更不再话下。
二、在授课或练习中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将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例如,在练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竞赛游戏: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队,进行摸球游戏,第一轮的比赛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从学具袋中摸出数字,第一次摸到的数字放到个位上,这时教师提问:“能确定是哪组赢吗?”学生齐答:“不能。”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呢?”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明确关键要看十位上的数字。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摸数字,把摸到的数放到十位上,进行到这一环节时全班学生都变得很激动,老师问:“这次为什么这么激动呢?”学生回答:“这次如果摸到大数就赢了。”就这样第一轮比赛结束了。
第二轮的比赛规则是从十位放起,直到比出输赢。其中一队摸到了5,另一队摸到了7放到了十位上。教师提问:“还往下摸吗?”学生回答:“不摸了。”教师问:“为什么不摸了?”学生回答:“十位上的数最重要,它大,这个数就大。”教师问:“两位数大小怎么比,先比哪一位再比哪一位?”学生齐答:“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实践证明,数学游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实质,再走出教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