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略研究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特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 发布时间:2022-04-07 20:19

  摘要: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的重要内容,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在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程中,要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创设良好的专业生态,强化交叉专业建设,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与产业科技的融合中,既需要内部驱动力的推动,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协助。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需要为产业与科技的发展提供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专业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内外部环境选择专业建设方向。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具有显著行业特色,有的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有专业布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趋势,新设专业紧密贴合地方经济发展,逐渐发展演化成综合性高职院校。因此,在“双高计划”实施与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从各个层面强化高职院校与产业的密切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职能是技术型人才培养,因此,在对产业与专业建设对接的分析中,要重视人才培养,并将其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形成合力,不断强化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引进产业高端人才、能工巧匠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布局,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与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实现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随着高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依托已有的专业,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与地方的产业需求,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布局,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办学格局。第一,通过特色专业的辐射作用,实现理工结合、文理结合、艺工结合,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部门共同构建了多个覆盖本地区的政产学研机构,展开了对关键技术的攻关,营造和谐的专业生态环境。例如,在工学专业中,原本有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等专业,后来增设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和产品艺术设计有密切联系;再如,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专业基础上开发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第二,突出专业优势与行业办学特色,以主干专业为中心,对支撑专业进行构建,不断拓展专业发展空间。例如,学校的主要优势专业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可以发展与电子信息联系紧密的专业,如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中,关注行业特色优势的发展,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加大对行业领军人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双向互动,既能加快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步伐,实现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又能根据自身的专业实际需要,加快特色和优势专业的建设,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产教融合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区域优势等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单一产业对接单一专业的产教融合方式已趋于弱化,多对多、多对一、一对多等互相融合、交叉对接的产业与专业融合方式越来越多。根据产业与专业的内在联系,可将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模式分为以下两种。

  (一)集群模式

  通过集群模式发展能减少交易与合作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品研发迭代的速度,使产教融合的优势更加明显。一是由于产业的高度聚集,能使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现有效的对接,在各个专业的建设中有更多的机会,为人才培养与多样化科研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二是与产业集群相对的专业集群建设依靠区域性的平台建设与重大发展规划,能够实现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在不同专业与高职院校之中建立协同网络,建立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使得高职院校和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例如,长三角产业集群的重点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长三角区域内的高职院校便可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增加与地方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主动与当地的医疗机构、高水平医学院校进行合作,把生物技术、医疗技术、检测技术、工程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探究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使相关专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链模式

  在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中会形成产业链,产业链首尾相连、环环相扣,能更好地实现经济与技术的结合。产业链中有上下游关系,而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之间的关系与产业链关系有所不同,没有明确的上下游关系。在重工业、农业等产业领域的相关专业建设中可以围绕产业链展开布局,形成相应的专业链。尤其是行业特色型的高职院校,专业与行业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可以结合产业进行科学的专业建设,使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

  四、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分析

  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模式,营造和谐的专业生态系统,关注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使专业间能够互融互通、互相促进;其次,加强专业与系统外部的合作,借助外部条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促进科学研究,使专业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专业发展获得新的契机,最终达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坚持立足校本特色,科学布局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发展情况,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科学地选择适宜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由于地方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定位就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融合实践中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建设路径;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要有前瞻性和灵活性,完善专业动态调整与预警机制,主动融入地方产业,与支撑地方产业的龙头企业对接,了解其发展需求,以科学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中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并开发新课程,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布局中获取竞争优势,适度超前培养地方和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交叉融合、合作共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发展实现良好的互动,以培养出满足产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中,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前提,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让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能够双向互动、相互促进。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使终端与下游产业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使产业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企业教师与高职院校教师分别利用自身的优势,能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知识水平共同提高,最终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改革评价体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受科研与人才评价体制方面的改革影响较大。当前,高职院校大多数是通过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转变评价观念,实行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形成以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为主体的多元科学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团队考核与个人发展相结合、长周期考核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法。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科研人员重点评价其科研价值;对校企双方从事技术转移、科研支撑和服务人员的评价重点关注其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成效。多元多维度创新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激发和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评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小结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未来的主攻方向。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要保持与产业对接的前瞻性与灵活性,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布局,使产业和专业共生发展、高质量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技术型人才。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转移评价重心,关注人才培养,重点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在产业需求的带动下,全面地整合人才资源,加强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社会培养跨专业人才,增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麦英姿.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时代方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

  [2]邵爱英.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育探究[J].今日财富,2019(12).

  [3]宣立华,张树礼,李相晋.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J].中外交流,2018(51).

  [4]赵彤.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研究:以长春工程学院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5]王煊,韩德明.基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共建方略:以武昌理工学院为例[J].新智慧,2019(2).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