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野生动物生存之道(下)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城市,野生动物,生存
  • 发布时间:2022-04-14 21:44

  适应者—“我要在城市里找到绿洲!”第五类野生动物则只是城市环境的偶入种或游荡者。这些野生动物本身并不倾向于生活在城市之中,但由于城市周围尚且存在一定的自然生境,仍然属于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所以在种群扩散或个体游荡的过程中,它们会从城市的边缘地带进入城市。当它们来到人类环境中,会主动躲避人类、规避风险,所以大多仍然在人类聚居区的边缘地带活动。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出现在城市里的大型哺乳动物就属于这种类型,例如时常在北美小城镇出现的黑尾鹿、白尾鹿、驼鹿乃至北美黑熊、棕熊,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附近城镇出没的狼群,等等。一些中大型猫科动物也时常会铤而走险进入城市边缘寻找机会,例如美国洛杉矶郊区出现的美洲狮,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附近游荡的雪豹。但很多情况下,当这些或主动或被动进入城市的野生动物被人类发现并围堵时,常常发生慌不择路的现象,有时甚至会酿成人和野生动物均有伤亡的悲剧。

  对于鸟类来说,迷鸟也属于偶入的游荡者,这常常会激起观鸟者极大的兴致,例如夏季台风后进入中国东部沿海的各种海鸟,它们出现在城市边缘,但只是路过而已,并不与城市发生更多的联系。

  “被迫野生”的动物

  最后一类野生动物是因人类行为而不得已“野生”的动物,它们的处境往往更加艰难。

  重回大自然?难上加难!

  首先是那些从饲养场所、驯养场所或市场逸散的野生动物。这类野生动物还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长期被饲养、驯化乃至培育的个体,它们其实已经不算是野生动物,本身已不具备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逃逸到城市后,它们常常并不回避人类,甚至会主动靠近人类,乃至主动寻求人类的“重新饲养”。如果一直待在野外环境中,它们的存活率并不高。

  不知是新生还是灾难

  第二种是在人类捕捉、运输、走私、贩卖野生动物时,有幸躲过了死亡的命运,逸散到城市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它们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如果这些逸散的种群有机会得到补充,就有可能发展为逸散种、归化种,例如在上海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画眉、黑领椋鸟等种群,其实就是伴随着笼养鸟贸易而逸散至环境中形成健康种群的。

  被遗弃的生命

  “被迫野生”的流浪动物也是人类行为的受害者。那些被抛弃的猫狗宠物,它们可以算作介于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动物类群,但这些数目庞大的流浪宠物处在逐渐“野化”的过程中,它们的生活和繁殖习性事实上已经接近野生动物。

  流浪猫狗对生活空间的容忍度较高,在城市的公园、绿地、小区、车库、地下室、下水道等地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人类的残羹构成了它们食物的主体,爱心人士的施舍更是保证了它们的存活。虽然就生命本身而言,它们是值得爱护的,但从整体的食物链角度来看,在流浪宠物逐步恢复野性的过程中,它们变成了城市野生动物的天敌,例如早已有众多研究和数据反映了家猫对小型鸟类和兽类的巨量捕杀。同时,流浪动物也进一步挤占了本土小型兽类在城市的生存空间。从长远的发展看,流浪宠物的扩散对城市周边残存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

  做个负责任的养育者,就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加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