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水体,治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3 19:32
水是城市血液,也是城市命脉。然而,黑臭水体却让城市困扰,让群众烦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近日有关部委接连发布的两个文件让人振奋。一个是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四部委印发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另一个是生态环境部会同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两个重磅文件为高质量纵深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给出了时间表和施工图。
城市里流淌的河流是清澈还是黑臭,事关发展的生态底色,事关百姓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保护水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水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每年都在开展。“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网9.9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088万吨。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98.2%,总体实现攻坚战目标,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成果显著仍需巩固提升,制度有效仍需深入推进。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水体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仅要完全实现城市河流由“脏”到“净”的转变,还要进一步推动由“净”到“清”的转变,并立足从“清”到“美”的提升,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因而,“十四五”期间,迫切需要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向更广范围拓展,将治理范围扩大到县级城市;向深度延伸,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方向深化。按照上述两个方案,只要各城市治理者科学部署、务实推进,就一定能够让城市河道呈现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需要秉承系统思维。黑臭水体的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治理,坚决反对仅实施河道撒药、简单加盖、临时调水冲污而不注重岸上控源截污等行为。比如,要聚焦城市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效能问题,强化各类污染源治理,倒逼地方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再如,要加强城市黑臭水体与流域的协同治理,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乡村的综合治理。只有做好综合整治、协同治理,才能让黑臭水体治理彻底走出“治反复、反复治”的怪圈,实现从“一时清”到“时时清”。
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需要健全长效机制。制度越是成熟定型,治水就越有长效。浙江的“五水共治”领导机制、江苏的“四办合一”制度创新、山东的“三级湾长制”组织体系……这些省份的城市攻坚治理黑臭水体能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长治久清的制度保障。历史实践启示我们,“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必须切实完善优化长效治理,加快补齐制度短板,更加关注管网建设运行维护、污水垃圾处理费用保障、河湖长制落实等机制的构建与运转。
城市黑水体治理既是一场“沉疴下猛药”的攻坚战,又是一场“病去如抽丝”的持久战。治的是黑臭水体,比的却是各地干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注重将刮骨疗毒的果敢与滴水穿石的韧劲相结合,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才能把群众“躲着走”的臭水河变成“看不够”的生态河,让更多城市以水为笔绘制生态画卷,让水生态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