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延期的影响及杭州会奖业应对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亚运会,杭州,会奖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5 15:41
亚运会延期对杭州的影响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2022年5月6日宣布,原定于9月10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延期。同日,原定于今年6月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宣布延期,而原定于12月在汕头举行的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则直接宣布取消。其后,2023年第18届亚足联亚洲杯足球赛也宣布异地举办,四项重要体育赛事连遭重击或将给杭州会奖业带来一波始料未及的深远影响。
就延期的原因而言,不少人士认为主要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但也有几种其他的猜测,其中包括下半年国内举办重大政治活动和部分国家宣布退赛等。考虑到延期至冬季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疫情风险且不利于选手的竞技水平发挥等因素,杭州亚运会的延期时间或不可能太短。与此同时,当前世界局部仍处战争迷雾,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剧,部分国家宣布退出本届亚运会亦可能是赛事之外所牵涉问题显露的冰山一角,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和杭州亚组委需要时间做更多的沟通和协调,从而使亚运赛事最大化地去政治化并进而更圆满地呈现。
对杭州而言,亚运会一直以来都被寄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杭州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杭州提供国际间友好交流的机会和提升国际知名度,并为世界了解杭州乃至浙江的发展情况提供重要的窗口”的厚望,但赛前“红利”实际上已经基本兑付,延期举办或将更多的是推高场馆、运营、服务、管理等相关方面的支出。从现有案例来看,重要体育赛事的暂停一般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冲击体育赞助、场馆运营和传媒运作。以东京奥运会为例,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估算其延期一年造成了6400多亿日元(约合413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美国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经济学家津巴利斯特则预计延期至少让日本损失了300亿美元。此外,包括疫情防控、会奖业复苏、亚运遗产利用和开发等工作安排和部署也都将被打乱,仅以亚运会志愿服务而言,很多在杭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基本都已选拔、培训完毕并陆续派出,一旦延期,由于实习、升学及就业等各种原因,后面可能需要更新一大半的志愿力量。当然,延期或也将为杭州创造一些新的机会——有更为持久的聚光灯效应以及更加从容的筹备完善空间,但相较于上述损失而言,亚运会延期对举办城市杭州的影响,更多的还将是压力和挑战。
亚运会延期对杭州会奖业的影响
包括刘海莹、杨正等在内的不少会展界专业人士都表示出对亚运会延期的担忧——亚运会的取消给其他会奖活动举办带了一个巨大的负面信号。在新冠肺炎疫情已严重冲击会奖业信心的基础上,杭州会奖业从业者将不得不直面新的预期性压力,对一些已在按明年预定日程筹办的会奖项目而言,亚运会延期导致项目推后甚至取消的风险骤增,而由于新冠疫情管控、项目筹备周期和亚运场馆利用的限制,今年下半年的“临时性”复苏或也将难以寄予厚望。但辩证来看,对杭州会奖业的中小企业而言,如能获政策照顾则亚运会延期或将会是一个喘息的机会。众所周知,年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疫情局势不容乐观,动态清零防控政策下大部分线下会奖活动也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亚运会如果如期举办,杭州会奖业将随即进入亚运筹备的“新冰冻期”,除了直接受益于亚运服务保障业务的会奖企业而言,绝大多数在杭中小会奖企业在长达半年营运停滞的情况下生存压力可想而知是何其巨大——尤其是线上会奖盈利模式仍未清晰的状况下。故而,对杭州部分中小会奖企业而言,接下来在疫情好转的前提下如能获得场馆使用、活动举办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和激励,或将迎来难得的一段恢复窗口期。
杭州会奖业应对亚运会延期的策略思考
(一)精心筹备以高质量完成赛事交付
依托“G20峰会红利”,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会奖活动排期迅速拉满,并有效带动杭州会奖业驶入新的发展快车道。加上城市独特且优质的会奖与节庆资源,杭州作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会议目的地形象不断强化,在《2021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报告》中更是以全球第74名、亚太第21名的成绩荣登中国大陆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排行榜位次前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面对亚运会的新良机,杭州提出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承诺,其不因赛事延后而发生变化。继续做好赛事相关的各项筹备工作,如约完成赛事交付,既是履行主办合同的需要,也是兑现申办承诺的依托,更是城市能力的展现。亚运会延期虽然会极大推高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的完赛成本,但是其也为杭州更加从容和更为周密地做好赛事相关组织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机。
此外,延期举办的亚运会如有可能采取开放办赛的模式,门票销售和赛事旅游上的收入增额也将大大弥补相关损失,并成为更好展现主办城市国际形象、人文精神和赛事组织管理能力的绝佳平台和窗口。
(二)统筹安排好赛事场馆的开放利用
在体育赛事场馆的运营和管理上,业界和学界更多地关注到赛后场馆的开发利用问题,对于赛事延期后存在的“赛前空档期”如何科学利用涉足不多。考虑到亚运会可能不会是一个短暂的延期,因此,赛前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已建成场馆服务于市民和会奖业所需,是需要迅速决断的一个问题。当然,亚运赛事场馆提前投入社会使用可能存在一些功能和设施的微改造问题,亦有可能会带来后期赛事恢复举办时“复原”的问题,但相较于长期空置甚至是有可能出现的赛事取消等重大风险而言,提前开放利用整体上应该是利大于弊——其还能有效测试场馆服务接待能力并锻炼运营管理队伍以及顺畅风险协调联动机制。
(三)纾困解难有效激发会奖主体活力
2022年4月,杭州市商务局、杭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杭州市会展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办法》,提供了单一项目最高限额110万元的产业资助激励,为实现杭州会展之都、赛事之城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地方会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与激励性效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出台的扶持政策更多地的是基于常态化发展环境下的考虑,在疫情起伏不定的当下,原本可以获得政策支持的会奖市场主体或项目或难以够上激励的门槛标准。相较而言,青岛市在《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中规定了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取消的展会可补助已发生宣传费用的20%,江西省、成都市等省市则出台了针对疫情延期举办展会的专门纾困补贴,这些政策对地方诸多会奖市场主体而言则更像是一场及时雨。因此,在疫情防控逐步好转的前提下,2022年下半场杭州市会奖业恢复性发展也仍需更多的政策助力,包括场馆使用、疫情管控、资金激励等不同方面。
(四)发挥数字产业优势探索新发展模式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中已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展会并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体系,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亦提出了要加快推动会展旅游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数字化已是会奖业不容置疑的发展趋势之一,在疫情诡谲多变的当下,产业数字化转型更显得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会奖流程,如杭州推出的集防疫和管理于一体的全球首创“数字会展码”便是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仍要积极探索包括“线上”和“双线”等在内的数字形态或数字融合形态的会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推动会奖领域的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进程,探索数字会奖的“杭州模式”。
对杭州会奖业而言,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两年多后又遇上亚运会延期的重大变故,行业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毋庸置疑的是,待到新冠疫情好转和世界局部战争阴霾散去,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会奖业一定是世界会奖业强劲复苏的代表性力量,而杭州作为G20峰会、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会奖活动的举办地城市,其在未来也将成为展示中国会奖力量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