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描述一双鞋带来的舒适感,除了“柔软”“透气”之外,有人还发明了“踩屎感”这个词。这种宣称像踩棉花一样柔软的鞋子,穿久了会对健康有影响吗?
“踩屎感”毁掉脚和关节
一双鞋子是否舒适健康,鞋底软硬并不是唯一标准,但鞋底太软,确实会带来3个健康隐患。
稳定性不够 底过软的鞋子,就像踩在软软的棉花上一样,很难站稳,这样的鞋底会削弱我们对足部的控制力,让崴脚、扭伤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太软的运动鞋,在跑步、跳跃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意外。
支撑力不足 鞋底太软,足底则缺乏支撑力,久而久之,足弓还容易塌陷,导致功能性扁平足。对于脚部已有变形或有内翻、外翻、畸形的人群,穿这样的鞋容易加重畸形。
一旦足弓塌陷,会引起足部、腿部韧带和肌肉的疼痛,还会导致足踝外翻、足内旋、小腿内旋、膝关节内移,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疼痛。
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人由于韧带和关节退化,足部控制能力会变弱,那些宣称“超软”的老人鞋,不仅不利于关节健康,还会增加崴脚、跌倒的风险。
增加疲惫感 软底鞋走路时会发生很大的形变,且回弹不足,这就导致蹬地的反作用力减小,走起路来则更费力,有时还会造成越穿脚底越痛的情况。
一双好鞋的4个标准
哪些标准决定了一双鞋该不该买?除了外观是否好看,还有以下4个讲究。
防滑性:鞋底的防滑性能至关重要,通常来讲,带有防滑花纹的牛筋鞋底,防滑效果更佳。
特别是老人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下降,跌倒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要选择防滑性能较好的鞋。
透气性:透气性好的鞋更舒适,同时也能减少足部皮肤疾病的发生,如真菌感染。鞋是否透气,不能简单地从外观进行判断,应看使用的材质,人工橡胶和塑料材质的透气性差,棉布或纯皮材质的透气性较好。
软硬度:太软的鞋对足弓的支撑力较差,抗震能力也较弱;太硬的鞋则舒适感较差。建议亲自去试鞋,可以摸鞋子的面料和内部,感受材质是否舒适,重点要看鞋中段韧度是否适中,可用手扭转观察,扭不动或可以扭成“麻花”状都不行。
宽松度:鞋子太紧太小会影响舒适度,还可能导致甲沟炎和足癣等疾病;太宽松太大的鞋会让脚在鞋里“晃荡”,长时间下去会影响足部骨骼。
鞋的宽度应与脚围一致,才能起到保护足弓的作用;长度要在鞋内留有一横指的空间。
* 脚围的测量方法:用卷尺在脚拇指和小指根部下突起的地方绕一圈,得出的即是脚围。
* 脚长的测量方法:将脚后跟顶在垂直物(比如墙、厚书)上,将软尺零点顶到这个垂直物,脚直接踩在尺上测量即可。
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脚长、脚宽,确定脚的实际大小,方便找到最合适的鞋子尺码。需要提醒的是,儿童、老人以及孕妇等人群,应选择固定方式简单以及穿脱方便的鞋子,如果系的鞋带松开,走路时可能被绊倒。建议选择粘扣式的鞋,不仅易穿脱,还能降低跌倒风险。
根据脚型选出自己的鞋
不同脚型的人选鞋重点也有所区别,正常足、扁平足、弓形足、八字足……怎么判断自己的脚型?不同脚型要注意什么?
正常足:正常足走路或跑步时,是后脚掌外侧先着地,当脚到达足平放的位置时,重力逐渐传到前脚掌,跖骨和大拇趾骨会均匀地缓冲掉大部分落地冲击力。因此,鞋子磨损区域比较平均。
从临床上看,正常足的人脚趾相对粗短、脚板也较宽,这种脚型的人建议选择鞋头宽一些的鞋,会给脚掌造成挤压感,行走、久站都不会太累。
弓形足:弓形足脚后跟落地时脚呈弓形,由于脚后部外翻有限,落地冲击力比较大,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外侧。
由于足弓高,当重力转移到前脚掌时,脚的侧面没有正常脚型柔软,缓冲能力较差,走久了容易造成膝盖、髋关节疼痛等不适,脚掌上还会出现老茧、鸡眼。弓形足的人应选择弹性厚底、有气垫的鞋子,以削减压力。
扁平足:走路时脚底会过度向内旋转,由于频繁挤压,走多了会造成小腿、脚踝等部位酸痛,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内侧。扁平足的人最好挑后跟有2~3厘米高或内侧足弓处有较硬材质的鞋子,能支撑脚底,达到整体平衡。
八字足:走路内外八字的人,脚跟大多外倾或内倾,穿软底鞋不仅难以达到纠正和限制作用,还可能造成脚变形或因不稳定而引发疼痛、劳损,使脚“撇”得更厉害。建议八字足最好穿足跟或足弓处材质较硬的鞋子,别买软底鞋。
◎指导专家:胡懿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