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青岛怎么做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承载力,青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27 17:14
城市硬实力竞争的根基是城市承载力。
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市综合承载力还有短板,空间布局有待优化,老城区改造仍有不少欠账,功能品质亟需提升”并把“聚力增强城市承载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水平”作为 2022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
在我国,“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最早是2005年住建部在文件中提出。当前,随着外延式发展被内涵式发展逐渐取代,提升城市承载力成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又一值得研究关注的领域。
城市承载力是支撑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容量
以“木桶理论”为例,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板的长度,其中的 “容量”就代表了木桶的承载力,组成木桶的那些板就是木桶承载力的约束条件,而最短的那块板就是木桶承载力的最大约束。很明显,要提升木桶的承载力,首要任务是增加最短板的长度,克服最大约束,然后再寻找新的最短板。
城市承载力则是一个城市支撑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容量,其约束条件主要包括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供给潜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度,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承受阈值等方面因素。
青岛市十三次党代会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新的目标定位,随着发展目标的提升,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要求也必然相应增加。当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只有逐步提升城市承载力,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由于青岛市最早的市区布局主要沿胶州湾东岸呈带状,城市空间相对狭小,在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方面具有先天弱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了年均32%的增长,逐步形成“东移、北进、西跨”的“大青岛”城市空间布局,带动青岛市实现了辐射力、吸纳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根据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青岛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全省排名第二,落后于省会济南,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承载力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在资源、环境等领域承载力水平缺乏优势。
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总体来看,青岛市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在全省中的经济发展地位极不相称,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多措并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成为推动青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提升城市承载力的有效手段。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青岛市基础设施的短板主要在于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建设不平衡等问题。在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应着重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形成地铁、轻轨网络,并连接烟台、潍坊、日照等周边城市;在路桥建设方面规划建设新的高速路,提升城际交通效率,完善市内高架快速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形成交通微循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加快城市大脑和5G 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智慧城市基础网络与平台,搭建水、电、气、暖等设施感知网络,构建城市地下“安全智慧网” 和地面塌陷隐患监测感知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防患于未然;统筹全市乡镇与农村的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与整治,逐步解决青岛市城乡建设不平衡问题。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布局,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异地医保报销的便捷性;推进优化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医院的建设,建立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
挖掘土地、能源、水、劳动力等资源的供给潜力,提升生产力要素的产出效率。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成为制约青岛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土地资源方面,加快摸排梳理全市土地现状,加强土地管理制度,优化用地结构,清理僵尸企业和低效工业园区,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审批,科学规划招商引资预留用地,实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对现存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进行规划、整合,提高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效益;在能源方面,逐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注重节约用水,加强节水教育宣传,改善工业用水方式,扩大海水淡化规模,将海水淡化工程与工业用水结合,农业方面推行节水水利设施,推广滴灌、控灌;推动制定胶东经济圈五市人才无门槛流动政策,加快人才与人口流动,实行区域内人才共享政策,提升区域人才整体竞争力。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施科学减排,保护与治理并重,提高生态环境耐受阈值。提升水环境治理,在保障资源有效供给的同时,更要注重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要坚持源头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工业污染的排放,提高污水排放门槛,同时也要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达标后再进行重复利用;注重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高污染企业废气排放的有效监管,加大污染惩治处罚力度,同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与妥善安置,针对具有污染性的废弃物与垃圾,严禁直接掩埋,要通过特殊处理破坏其污染性之后再进行处理,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安排专人对市民进行宣传指导,实现垃圾分类有效化和常态化,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建立全市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和登记注册系统,允许不同企业之间的排放权储存、转让、出售,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培育与促进交易平台的建设,探索CDM项目交易、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项目、低碳技术产权交易等业务,逐步确立青岛市在沿黄流域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