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智清醒面对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电信,网络,诈骗
  • 发布时间:2022-06-27 17:22

  2022年5月,一个询问是否需求贷款的电话打到樊先生的手机上。恰好樊先生近期生意不景气,正需要资金周转。听到对方提供的贷款条件挺合适,樊先生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账号,下载了贷款APP,并按照提示在APP上申请贷款。贷款申请被确认后,对方要求樊先生交会员费、资金解冻金、还款能力保证金等,樊先生通过手机银行一一完成,共转账13.7万元。但对方称贷款条件仍不满足不能放贷,至此樊先生 “恍然大悟”,要求退款。然而一切为时已晚,联系中断,APP也无法登录。

  显然,这是一起电信网络诈骗。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一些大中城市,发案量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甚至达到50%,给群众的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去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今年1至 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4%、80.6%和 146.5%。可以说触目惊心。

  电信网络诈骗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新型网络犯罪。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应该看到,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力度,一些相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也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大力加强清理、封堵、整治、查处力度,成效可谓显著。

  毋庸置疑,电信网络诈骗如此疯狂,背后必定隐藏着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条。犯罪分子敢于迎风作案,没有令人垂涎的利益诱惑,也就没有铤而走险的猖獗。况且,这还是一种成本低回报高的“买卖”,有时几部电话、几个电脑、几张银行卡就能搞定。

  人类科技的发展有时是把“双刃剑”,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新技术的更新迭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让电信诈骗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大量个人信息,包括工商注册登记、开办银行卡,电话、手机实名登记等等,有时莫名其妙被泄露,甚至被买卖,这无形中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大量机会,大开了方便之门。而这些“不经意”的发生恰恰来自电信网络、金融甚至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一些“唯利是图”者,这就使得这项任务越发变得艰难艰巨。

  然而,问题再多,困难再大,下大气力治理的决心不能动摇。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颁布,公安、金融、通信、互联网等相关部门携手,一个上下联动、相互支撑的全国一体化打击诈骗犯罪的新格局已经强力形成,相信这场硬仗一定会以胜利而告终。

  当然,再强大的斗争也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犯罪分子的阴谋为什么屡屡得逞?重要的原因是抓住和利用了人性弱点:轻易相信、侥幸心理、贪图便宜。复杂的世界,人们最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这不仅是立足物欲社会不败的基本要求,更是应对各种欺骗和诈骗的法宝。人们应该学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