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广东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广东,发展,策略探讨
  • 发布时间:2022-07-08 21:4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加快大型交通工程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连接市县的高速公路或准高速公路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到2020 年,广东公路里程达221875 千米,密度达到 12345 千米/ 万平方千米,以及高速公路里程达10487 千米,密度达到584 千米/ 万平方千米,双双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广东已经构建了一个以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为主枢纽,公路、铁路、水运、港口、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省内省外和港澳以及国际的便利快捷安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支撑广东更高质量发展。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赋予广东的新使命与新要求更是倒逼广东交通立足于长远发展,适时通过战略调整,不断改革与创新,破解交通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发展阶段广东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与新要求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承担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更大辉煌的使命任务。广东作为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需要有更大的作为。广东作为双循环交汇点,能够链接世界和服务内陆,无论是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都需要更好的畅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强化引擎功能,正引领中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与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中央推进两个合作区建设,广东无疑是推进“一国两制”新实践的主战场,将极大地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

  当前国家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推进倒逼广东交通的支持作用,其中最关键是加快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支撑构建联通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引导广东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重要科技创新高地,更是国家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的重要战略引擎。在新发展阶段广东国家级的战略引擎功能的发挥对支撑体系的要求会更高,特别是需要更强大的陆海空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更好地实现地区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在深化粤港澳合作上,在交通互连互通特别是口岸便利联系上助力港澳及全球资源融入广东,进一步强化粤港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新发展阶段广东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诉求与新问题

  (一)枢纽体系水平不高,不利于高效组合多种交通方式

  全球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性正在强化,尽管受到逆全球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但不可否认,更多的地区都选择更深程度地融入全球发展体系,争取更多的全球要素来寻求更多高层次的发展。全球要素在落地的渠道与路径需要有多元的交通方式以及更便捷的通道。广东作为新的发展战略平台,能够发挥引领作用,聚集更多的优质要素资源,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好地推动广东区域转型与升级。当前对于区域发展而言,需要集聚集约发展要素,离不开重大枢纽的支持。枢纽的建设是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多种交通运输线路与方式相互接合的发展新形态。当前广东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拥有较好的枢纽建设基础条件,在枢纽建设过程中各类交通方式组合度不高,造成多种交通转换功能不强,连网与并网程度不高,制约着整体交通枢纽功能的发挥。同时,在高级别的交通枢纽建设上与发达省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交通枢纽建设要融合产业、城市与空间发展,增强区域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枢纽的建设框架已经建立,但深度与广度不足,需要构建全域交通枢纽体系,共同支撑地区发展。

  (二)网络融通度不够,不利于快速通达降低空间成本

  目前广东全域主要干线连通已经初步建立,但也要看到在高速公路密度上仅有七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和汕头)每百平方公里超过10 公里,其余的14 个城市都低于10 平方公里;同时,在次级交通网络的建设规模与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韶关、河源、清远、肇庆等城市主干线较多,但一二级道路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较小,不利于发挥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作用,这决定了需要优先完善广东区域内部的网络融通。值得肯定的是广东内部与外部的发展连接,在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步实现1 小时,在广东全域基本实现3 小时的生产与生活配套圈。广东出省通道达30 条,但受到地形气候影响,在节假日与特殊时段的道路通达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这些年广东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对于乡村道路网络升级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广东乡村道路长度达183162 千米,但一些城市如广州、珠海、江门、肇庆、清远、韶关、汕尾、河源、云浮等乡村公路密度低于100 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未来这些区域的县区与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网络支持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数字变革尚少,不利于科学合理配置交通资源

  2019 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则进一步细化,提出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的能力全面提升。2020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目标,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2021 年交通运输部提出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创新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完善建设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2021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更是直接提出了“到2035 年,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要达到90%”这一量化指标。在2021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革,其中离不开数字化为交通赋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区发展。在广东交通基础设施更应当积极推动数字化升级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局面。然而广东智能交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由于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交通流量持续增长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并且大多分散成点的门架数据对数据收集与处理带来更大的压力,现在的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据整合压力加大,数据价值挖掘程度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广东交通运行效率及整体管理效益发挥。

  (四)节能环保较弱,不利于绿色低碳服务地区发展

  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正加速地区发展的绿色转型,广东早在2010 年就被列为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双碳”行动较早,中央要求广东在实现“双碳”目标上要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也提出了2035 年能源利用效率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将对广东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广东大部分陆地货运通过公路运输,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相关数据表明广东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1/3,交通减排压力大,传统交通发展方式占比高且增速快,极易造成污染面扩大,这些将对广东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广东新能源交通工具保有量快速增长,除高速公路外,广东县城、乡镇充电网络薄弱,造成车与桩发展不协调问题也较为突出。

  新发展阶段广东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与新突破

  未来广东交通建设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枢纽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形成更加开放、立体与融合的发展格局,为新一轮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更大的腾飞。

  (一)立足于全球发展要素集散,增强枢纽高效链接与转换

  全球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争取吸聚全球更多的发展要素推动自身发展,这也是中国构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抓手,广东有必要集中力量通过重点建设若干高级别的交通枢纽,助力形成系列门户枢纽高地。一是以都市圈为核心构建“全球门户”枢纽,强化与全球发展体系的空间联系。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为突破口,在都市圈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以及加快布局建设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结合出行发生量优先加大建设四个“全球门户” 枢纽(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都市圈联合港澳共同打造广东世界级制造基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并在枢纽功能上加强与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联系,争取更高层次的发展。二是构建全域枢纽体系,构筑区域高能发展弹性支点。以广东国家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为主体,强化交通枢纽建设,强调多种交通站场与交通方式的组合,共同培育六个“国家门户”枢纽(惠州、汕头、中山、湛江、揭阳、茂名),其它的地级市核心区推进区域性门户枢纽建设,形成全球——国家——地区的三级枢纽体系。三是在沿海经济带布局海陆空一体化交通枢纽。依托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以及雷州半岛沿海片区的铁路站场、港口及空港布局海陆空一体化交通枢纽。形成交通枢纽与湾区经济的结合,增强广东沿海经济带枢纽体系的集聚与扩散功能,集聚更多发展要素资源,全面推进沿海经济带工业化与城镇化,实现规模化连片发展。

  (二)立足于全域安全快捷连通,加强网络接合与通道强化

  广东交通的联网、补网、强链是提升广东交通网络效益的重要抓手,加强网络接合与通道强化,有助于形成全域安全快捷连通。一是突出都市圈组团和区域组团的交通网络连接与发展。在广东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核心城市提前谋划布局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二是全面完善次级交通网络。针对一二级公路网络体系的建设,补足高速公路与一二级道路体系的有效接合,实现高效转换。三是加快分区分级分类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在“一核一带一区”框架下,“一核”全面创建铁路、航空、公路、海运等多式联运网络,增强消费者乘坐多种交通方式的便利化。“一带”重点通过立体交通设施体系的营建,增强交通与这些地区产业现代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关联;“一区”突出交通道路体系与县域及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四是打造广东全域重要交通廊道。围绕着广东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调整,针对沿海地区的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的大通道建设,服务于国家海岸经济带。针对现在内陆的出省通道与多种交通方式相协调,稳步升级通道级别,做到有序连接。

  (三)立足于全时交通方式融合,推进智能交通与精准管理

  当前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驾驶系统和交通网络数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标志着交通发展正从“运力”时代升级为“算力” 时代,强大的算力技术有助于推进广东智能交通与精准管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一是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的道路体系上有序推动数字化改造与升顷,形成更多的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体系。二是加强智能交通新技术运用。当前广东交通持续加大运用最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算力技术以及4G/5G、WiFi6、全光网络等联接力技术,才有可能更大程度上保障广东交通数字化发展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新一代超算、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宽带网络等新型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三是加快数字孪生技术与交通运管的结合。通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平台,采集与处理广东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交通流、道路、事故与交通事故等数据,实现对道路体系全要素全时空更为精细管控。

  (四)立足于全面节能减排双碳,强化低碳交通与协同治理

  新发展阶段广东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离不开绿色低碳高效综合交通发展,更需要将全面节能减排降耗理念贯穿于全域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全过程,为广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一是确立“双碳”导向型交通发展目标。结合广东“双碳”发展目标,广东需要对整体空运、陆运、海运确立减排目标,逐步增加零排放型汽车、货车、船舶、公共汽车及新型重型车辆等进入市场,减少运输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二是加速广东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推广应用。借助国家道路客运行业智能服务设施设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无接触式、无纸化客运服务,同时,探索推进建立广东互联共享的线上电子票务系统,实现货物运输环节无纸化。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探索以碳定价、补贴、税收、路桥费等提高新能源交通的支持力度,减少化石燃料消费,进一步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引导广大消费者进而转向清洁车辆、城际铁路、高铁等更具可持续性的公共交通方式。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新能源交通工具使用,在广东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面加速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以提高新能源和低碳燃料比例。四是倡导低碳交通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比例,逐步推动智能公交覆盖全省县级城市,BRT 进入更多的地级城市。引导消费者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并尽量选择电车或开电动汽车、步行、自行车等方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