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两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摄影师,作品,名称
  • 发布时间:2022-07-15 15:55

  一看到年轻摄影师舒巧敏这部作品的名称,我的头就有点大了。好在他在自述里解释了出处:庄子《齐物论》造“罔两”一词,意指“影子的影子”。

  舒巧敏以瓯江鱼类为母题,为家乡的影子。他将鱼“拆解”,并运用多种工艺技术方法进行视觉处理,展开对“瓯江”的认识。就此而言,从名称到内容,舒巧敏是一个自找麻烦的摄影师。但反过来讲,不自找麻烦,就不足以建构他的整体认识。有想法的摄影师,常常在照片中“演化”着各种自我,我是复数的。

  摄影到今天,必然有一些摄影师对宏大叙事往往流于太粗框架、太理所当然、太只此一途线性叙述产生不安与疑虑:人不是这样看世界的,至少不是这么单调的,人的目光自自然然地有所选择,从而也大量地视而不见。

  这些摄影师会被其中某一人某一物某一动人景象所吸引,盯住它凝视它再次寻觅它,驱动个性化的认识旅程,从摄影的发展变化来看,这是基于人和世界更精细、更不可轻易舍弃也更不确定关系的察觉。为此,舒巧敏决定退后半步,先耐心地、繁琐地、均等地、尽可能详细地,把他的认识置放在这样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基础之上。

  《罔两》系列里的一个个分支,各自不同,又互有关联。作为观众,我要设法辨别它们作用的大小及其内容的微差,通过它们去理解摄影师的行为思路。我相信,舒巧敏每一幅作品是完整内容构成的一部分,一个连接点,而且还是让他自己和观众豁然打开、确认位置所在并得以穿过它让比较奇特的形式也加入其中的那个地方那个时刻,仿佛庞然巨物在波浪中间泅泳的景象。

  舒巧敏捕捉追索这景象的影子,把它当作某种象征来显示,清澈和神秘并存,这里面蕴含着发现、推断、周详的计划。这些作品不是写生,不是写实,它们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事物,记忆、心思、情感和想象力的具体表现。

  《罔两》系列基于摄影史且面向未来的各种工艺方法,与生物、江河、家乡这样的特定对象,可谓是相得益彰,既是文化记忆的钥匙,其质感造成的肌理效果也焕发出时间的光晕,视域在“时间”的洪流中得以延伸和扩张,造就着摄影师、观众、作品之间的感官共振。

  更深入,更积极,是优秀摄影师不断探求察觉的绝对必要,不是一次,而是连续;不是只这几个点,而是一整个行进轨迹。也因此,这不仅是美学表现问题,而是关乎认识问题的路径、关乎认识可否再往下进展的可能性。

  那么事实上,无限的可能性,正是摄影时至今日还能存续的依凭和理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