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我的两台相机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摄影,相机,上海
  • 发布时间:2022-07-27 19:03

  上海海鸥照相机厂生产的海鸥单反相机,是我拥有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胶片相机。

  时间早至1981年,那一年我只有15岁,随父母迁到武汉两年。一封来自北京中央美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着实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刚刚走出最贫穷的山沟沟,转眼就要去“北京中央”了。这已经非同小可,特别是对我父亲。他是那种内心极其热情渴望,但总是用一种无所谓的表情来掩饰的人,特别在竞争方面,是既想要结果,又害怕结果的人。从我开始报名、考试,他始终避免去期待这个结果,可能更是小心地不给我和这个家压力吧。“我们家条件那么差,你又没有经过正式的学习训练,考上是不可能的,只当是一次锻炼吧。”这是他挂在口中的话,结果打脸了。但他又是一个冲动型人格的人,喜讯带来的惊慌失措,转变成一种巨大的消费冲动,他要奖励这个儿子。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到这个海鸥相机的,逻辑上并不十分自洽,可能是觉得绘画和照相都是在一个框框里完成的事吧。我一直拒绝要这个奖励,主要是因为这个东西太贵,我们家又太穷(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在贵州的工厂里,到后来的部队文工团里,我们家和周边的邻里相比,都是最穷的一家)。到了武汉,虽然父母的工资有所提高和改善,但每月依然存不下几个钱,而那个东西要600多块钱,差不多是他们一年的积蓄了。但冲动起来的父亲是谁也挡不住的,而母亲在这种时候总是吓得不敢出声。我是站在母亲一边的,表现出对这个奖励的极其不满,因为长期以来我总是能感受到母亲在贫穷压力下的无助,以及对自己冲动型丈夫的无奈(现在去回忆起来有太多这样的时候)。

  应该说,小小年纪就有了如此贵重的物品,其实压力是大过欣喜的。最兴奋的只有父亲,他似乎忘了我是去学画的,而是幻觉中想象着我拿着它,拍出许多杰作。我辜负了他的幻觉和我的海鸥相机,虽然我非常认真地对待它,还专门想办法在学校置办一个小小的暗室来冲洗胶卷,但拍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不是没有焦点就是曝光过度或不足。我始终不知道我为什么就是无法判断该用多大的光圈和什么速度的快门,一次次冲出的胶片都让人沮丧,初始的冲动也就渐渐地消失了。我认输了,我玩不动它。这是现在的我最后悔和痛恨自己的地方,如果我不是那么的心浮气躁,再认真地钻研一点光圈和快门速度的门道,也不要觉得每一次按下快门就是一次创作,那么今天我会留下多少令人难忘的记忆啊!毕竟,在那个遥远的80年代初,在一大群懵懂的少男少女中,只有我手里有这么一个宝贝啊!现在的我,甚至都想不起来那台相机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了我的生活的。依稀记得,在电影学院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用照相机拍摄一组照片,然后以蒙太奇的方式拼接起来,15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或意境,至少那时候我的海鸥还是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年是1986年。

  我认为,照相摄影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创作,是艺术;另一种就是记录,留下时间中的某一刻,甚至无关乎美与丑,它就是记录下来了那一刻。后一种是由时间来给它包浆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那种某种场合下的大合影。当年你有多么不情愿地站在一大群人中去面对一个相机,甚至觉得这样很傻,那么多年以后,当你和朋友、亲人再去面对当年的大合影,然后一个个争相地去辨识那些遥远稚嫩的面孔时,你就会有多么庆幸和感激那个时候的照相师和那一声快门声。当然,这是胶片时代,是那个一台相机还是一个家庭的一大件儿的时代,是那个大部分人家想要留全家合影要进照相馆的时代,是那个为了一张照片摄影者要左摆右摆然后珍惜地按下一个快门的时代,是那个要在暗房中等待你的成果在显影液中慢慢浮现的时代。然后,忽然之间,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和个人还没有被照相机普及的时候,胶片时代结束了,数码时代降临了。

  自动光圈、自动快门来了,傻瓜相机来了,手机拍照也来了,现在可以说人人都是摄影师了。在我看来,恰恰因为这一巨大的变化,真正的“照相”时代结束了。大概是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有朋友在聊天时问起,你拍了这么多电影,为什么不同时拍一些照片呢?我说我不是一个拍照片的能手。他说现在你还用担心那些吗?所有都自动化了,光圈、快门速度、对焦。是的,我承认,而且,为什么不呢?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在这个数字影像爆发的时代,你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分子啊。恰如我自己的理念,你可以拿起相机,不为创作,只为记录,谁又说这不是为弥补你多年以来的遗憾呢?

  于是在我某个生日那一天,我太太送了我一个数码相机,SONY阿尔法什么的,我记不得了,只知道它确实好用,它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台相机。这一次,我知道我要用它来做什么了。在拍片的间隙,在为下一个片子勘景的时候,在走在大街上的某个拐角,你都可以按下快门,不求现在的价值,只为未来某一天你有机会去回望,而且为之感慨。我知道从某种角度来看,我的这些拍摄,谈不上创作,依然与当年一样,有诸多的不足。但我试着让自己平和下来,哪怕只为弥补当年的遗憾。你只需要和你的相机,走出去,让它成为你的眼睛,而你的这个眼睛,只需要眨一下,你就可能已经记录下了这个时代。而且,一切都还不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