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 芒种之后的内在愉悦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芒种,愉悦,人生
  • 发布时间:2022-07-27 19:13

  提到张若昀不免会联系到阅读一事。

  采访过程中,他提到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并引申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不论是讽刺,抑或是理想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或许也是张若昀本人的戏剧人生。

  最近几个月,张若昀渐渐有了些自己的时间。零散的工作之余,更多的时间可以陪陪家人,看看书,整个人变得松弛起来。他还有一个新计划,想把曾经读过的表演教材和书籍重新拾起,从斯坦尼到美国的方法派都梳理一遍。年轻时候靠悟性,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张若昀想看看自己会不会有新的理解。

  仔细想来,已过而立之年的张若昀没什么变化,反而是焦虑感越来越少。他是北京人,处女座,五官轮廓清晰而流畅,有非常突出的眉骨和深邃的眼窝,俊挺和少年心气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他脸上。

  在看似乖张不驯的外壳下,潜藏着勤勉专注的另一面,真诚,自律,有时寡言少语。或许正是阅览过的那些晦涩的作品给予了张若昀不同的养分,让他每每面对一个角色时,都有融入骨血的塑造能力。

  张若昀爱幻想。他在小时候,做过一个连续剧式的梦,具体的场景随着岁月流逝略显模糊。但他仍记得在放学回家的一路上出现形形色色的人,不停地跟他追逐,就像电影《劳拉快跑》当中的场景,不断循环。反推到他现在演员生涯上,大概也是如此。

  他经常从一个片场到另外一个片场,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和现实生活完全割裂,沉浸入“演员式”的幻想里。每次的不同拍摄环境、故事背景,为张若昀重构了一个新的幻想世界。

  内在的愉悦

  5 月28 日,张若昀上线了一部新剧——《警察荣誉》。

  上线之后,他片段性地看了部分,当作审查作业。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他其实更期待观众,尤其是基层民警的评价。

  根据《警察荣誉》放出的特辑,张若昀与其他演员进组后,去了警察局里沉浸式实习,体验角色职业。虽说一部戏最终取得的反响并不完全取决于演员本身,但就表演而言,演员进入角色的深浅程度也是一大衡量标准,张若昀做到了。

  正是沉浸式的体验,塑造了张若昀的独特魅力。角色的人生经历,或许永远无法复刻,但寻找“共情点”却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剧中的许多琐碎片段直接击中了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过的民警们。无须太多言语,一句“太像了”,对于演员而言已是一份鼓励和肯定。

  谈起新剧,张若昀语速快了起来,话语也更加密集,理解似乎烂熟于心。“我觉得《警察荣誉》这四个字,既然把它作为片名,那就是希望观众能够看到什么叫作警察荣誉,因为这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片名。它可以是警察的各种面,比如剧中的曹建军,他最后是不是算重新找回了警察的荣誉,这都是留给观众探讨的部分。”

  拍完《警察荣誉》,张若昀有了些微妙的感觉。他形容这是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对工作的标准会越来越高,但是不急躁。

  在他过往的戏里,他是《麻雀》里沉着却赤诚的唐山海,也是《庆余年》中跅弛不羁的范闲和《雪中悍刀行》里白衣素裹的徐凤年,还是被网友戏称为 “毒舌”的法医秦明。而眼下的张若昀,带来了游走于市井之中的民警李大为。所有的一切都恰到好处,但他也不会过多停留,每个角色与机会都是张若昀当下最重要的转折,完成过后,就翻篇。

  毕竟对于演员来说,每个角色都很关键,每一段看似不重要的经历,都会随着时间内化为新的能力。

  也正因如此,张若昀才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他会把每个角色当作挑战与收获的过程,“我觉得演员做久了之后,会是那种碎片化的知识最多的人。每演一个角色,就会好奇他们所有的琐事,而不是拿一个刻板印象去表演给观众。”在时代剧中,张若昀会习惯性地查阅资料,试图找到当下真实的氛围和发生的故事。回到都市剧,他又要将自己带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背景中。不过,他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当演员越久,在不同角色转换中的他愈发显出从容。

  张若昀用“内在的愉悦”来形容自己当下的状态,“我觉得是越来越享受了,就是说做演员这件事儿本身,应该是更让人享受了。因为自己不仅性格成熟了,也对整个专业的看法更成熟了。无论是合作伙伴、前辈、导演、编剧都在逐渐接触得更多。”对张若昀这样一个年轻的男演员来说,这是件幸运的事。

  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正逼着他变得成熟,平静内心,放慢节奏,专注地开始探索自己的价值。他不是横空出世,也算不上一夜成名,在《庆余年》播出之前,他已是蛰伏许久的一个成熟演员了。当下的《警察荣誉》,也许更应该被准确形容为他演艺事业上的一座山丘。

  成年人的“过家家”

  回溯起自己入行之初的懵懂,再到逐渐窥见表演的门槛,表演在张若昀心中愈发神圣。但久了之后,他突然发现表演返璞归真的另一面—— 表演就像是成年版的“ 过家家”。

  “区别在于小孩子很容易相信,而演员也类似,就把自己丢到角色里面,让自己相信,也让观众确信不疑,”但他又想了下,补了一句,“过家家是一种让自己松弛下来的心态,但不是说真的糊弄。这是两个概念,因为演员还是你的职业。”

  入行18年,岁月给予张若昀幸运之余,也少不了锤炼。他和很多人一样,都有过自我怀疑或否定的阶段。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次次地拿起桑丘递上的弓箭,出发,然后陷入沉寂。张若昀将此视为蛰伏,或是审视。 “就是在某一阶段你会审视,这是不是你能做好的一个职业道路,或者是不是你最热爱的一个方式,

  等过了这个阶段,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就不会再有怀疑。”在那一段籍籍无名的日子里,他靠着自己的坚持走了出来。

  命运罗盘总会在一个方位停靠,接连几部剧的热播让他走向了观众视线。关于这点,张若昀看得通透,“就是在某个时间,你积攒了足够多,可以爆发了,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下一次的证明,早晚也会消耗干净。它其实是一种攒着劲儿的状态,是一种储蓄着的势能。”

  沧海桑田的起伏之下,张若昀始终与“娱乐圈” 保持着一种不近不远的距离感,离作品很近,离喧嚣很远。

  对于张若昀来说,“火”与“流量”不算是一件多么值得惊喜的事情,他不愿意被这些外在的东西裹挟,却因为更多的关注变得更加谨慎。

  “你越是选择有限的时候,你越是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但当你有了选择权之后,对于观众的责任感也就随之而来。就是说当观众对你的期待加深了之后,作为演员就会更有义务去尽力精挑细选地做一些事儿。”对他来说,不断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塑造好每一个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他不太喜欢被人用标签定义,也不希望陷入套路和人设中。他觉得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无法用简单的标签一言蔽之,而更愿意花时间细致地观察,找到更加鲜活的部分,然后加入到自己的表演细节中。

  “我们在表演当中一直会强调,一定是演人物,不能演人设,因为人物是一个难以标签化的东西,甚至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当你越细致的时候,被概括的这个东西才越具有特殊性。”

  张若昀有自己的一把尺来度量选择剧本,“这把尺子就是角色带给人的吸引力。无论是什么题材,最终都需要回归到角色本身,如果人物角色没有吸引力,没有想演的欲望,对演员并不是好事儿。”

  当然,作为一个演员,身处娱乐圈中,势必会受到不少诱惑。但对张若昀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演员的本分。“不管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别忘了自己对行业最基本的尊重,然后才能试着应对当中遇到的人和事。”

  引申出来,其实也是演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

  一路走来,张若昀都不敢给自己定下一个绝对满意的角色。审视之后的每个片段,似乎都能做得更好。“只能说在当下确实尽力了,或者已经突破了,可回过头看,那个绝对满意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现。只能说是期待下一个吧。”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张若昀显得真诚且悍勇。

  而张若昀期待的下一个内心力量,也是在反复中逐渐磨炼而成的。他会经常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去尝试拥抱变化。他曾说过,“ 每个演员的路都绝对不同,把节奏放慢,聆听心的声音,演员为什么不能按部就班有自己的规划,我的计划可以涵盖变化。”

  世间事,也许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缘分中走出了当下的模样。张若昀似乎从不缺这样的勇气,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和“重建”中,他才无数次“成为”并演绎着那些令人拍手称快的角色。

  自2004年,16 岁的张若昀参演首部电视剧后,在过去的18 年间,张若昀正跟随着不同的角色进入幻想世界,然后生活、成长,并沿着岁月的纹理逐层舒展开来,最终成为他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演员”张若昀

  某种意义上,困境也许会不同,但焦虑与惶恐等人类共通的情绪,角色有,张若昀也会有。

  2020年疫情期间,张若昀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处于“闲着”的状态,甚至一度产生恐慌。“我记得好像在全部停滞的那段时间里边,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会忘了(如何表演)。因为没有地方去跟人讨论戏,也没有地方去排练、对戏,就所有都停了。”这样的状态随着秩序恢复才逐渐好转,张若昀发现自己的肌肉记忆还在,又重新进到表演状态中。

  聊回到最初的期待。张若昀的语气稍有停顿,随即露出真诚且坦然的神色。“我会很理性地把它(期待)一分为二。一种是梦想期待,指的是深夜里泛起的梦想之光,比如希望走到更好的阶段。在当下是一种遥远的目标,但总会像一个北极星似的在那儿指引着。另一种是很现实的期待,比如这个工作能不能满足温饱,是否适合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如何。对我个人来说,更多的就是期待未来能一直演下去,做好本职工作,仅此而已。”

  被问到除了演员之外的第二个可能性时,他坦言说未曾想过。如果真的要选择的话,还是会选择自由些的职业。

  丰盈饱满的经验累积,是一个好演员底色之下的强力支撑,而角色之外的低调也成就了张若昀,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他无法被替代的主要原因。

  时间回到2007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一天。年轻的张若昀有些欣喜,也不免带着些紧张。十几年过去,张若昀之所以能被更多人看到,可能来自他走过的每一段路,读过的每一本书,还有十几年如一日在荧幕内外不间断的思忖与勤奋。

  当清晨的一束光射进房间,照亮之,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带着内在愉悦,张若昀不仅在娱乐名利场中保持定力,更在生活中显出从容。

  戏中的他肆意绽放,但在戏外,他是“演员”张若昀,“你走在街上,如果被人叫角色名,永远比叫本名开心,”这也是他从业以来就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我希望观众眼中的我就是角色的样子。”

  智族GQ :为什么会喜欢堂吉诃德?

  张若昀:作为现代文学来说,这其实是欧洲一个古典时期的作品。最早的时候,我记得我看过《堂吉诃德》的动画片,他在里面是一个滑稽人物。然后大了之后看音乐剧版的,其中就赋予了人物很多理想主义的色彩。最后再看这个原版小说的时候,就会发现不仅是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有完全不同的两极,小说本身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或者并没有绝对地说它到底是个讽刺小说,还是一个正面描写的作品。

  智族GQ :做演员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张若昀:我一直把演戏作为幻想和情绪的宣泄口。我从小就是容易有各种各样幻想的人,每天脑子里边儿脑补一个小场景,然后开始幻想不同的故事背景。除此之外,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不太愿意直接输出情绪的性格。所以当情绪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觉得都能在角色里得到很好的释放。每次的不同拍摄环境,又让我遇到了不同的对手,遇到了不同的故事背景,就相当于开启了一个新幻想实现的地方,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