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发展趋势下城市规划途径探讨
-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发展趋势,城市规划,途径探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22 09:35
摘要:在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是非常实用且很重要的理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平衡水平,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城市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等方面的因素,还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情开展规划设计,使海绵城市理念能够真正落到城市发展的实处,实现城市功能多样化,让城市更加适合经济发展和生活居住。因此,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要充分研究海绵城市理论,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真正用好海绵城市理念。
一、导言
近几年,以经济发展为支撑,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呈现急增趋势。受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我国许多地处平原区域的城市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大多采用同心圆式圈层结构模型,这样很容易引发相应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城市规划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城市规划现状
2.1专项规划相互脱节严重
多数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都存在用地规划、道路规划及绿地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脱节的问题,没有做好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人员一般都是先对城市各个功能分区进行确定,制定出总体的用地布局,然后才是道路、绿地以及市政设施规划。在城市用地布局过程中,对后续专项规划考虑较少。同时,在专项规划中缺乏对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等的专业分析与评估,导致地块本身的开发强度和周边基础设施无法很好地匹配。在规划方案早期,由于交通、景观等没有被考虑在整体布局中,无法从多个方面对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结合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而总体规划确定后已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无法在后续的施工环节做出很大调整,从而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对此,部分城市采用先确定具体指标数据,再对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的方法,但是这也仅仅是以专项规划来配合城市规划,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遵循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人员要充分研究海绵城市建设原理,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定量分析不足
就目前而言,城市规划中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多是采用文字描述为主的研究报告,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脱离实践、落实难度大等问题。定量分析多基于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具备较好的客观性,不过很少会被应用到城市设计中,因为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耗时长、难度大。
2.3竖向规划欠缺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要求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满足道路、建筑布局、排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针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及改造,确定好地块的高程和坡度,对土石方进行平衡。但是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往往没有重视对规划区域内地质地貌特征的调查分析,导致竖向规划严重脱离实际,引发城市用地在空间布局层面的矛盾冲突,在一些河网密集或地形复杂的区域,一旦遭遇强降雨,易引发严重的内涝问题。
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途径
3.1做好天然海绵体保护
很多城市都有天然海绵体,如森林、湖泊、湿地等,其在调节河流流量、净化污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城市规划部门应做好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对于出现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借助法制手段,划分限建区和禁建区,设置绿线与蓝线,做好对天然海绵体的强制保护。2)做好河道淤泥疏浚、生态砌岸建设以及水生植物培育等,对自然生态进行修复。3)选择合适的位置,构建相应的生态长廊,加强河流、水渠和植被之间的联系,提升生态斑块的系统性,形成完善的海绵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的一体化。
3.2重视仿生海绵体建设
在城市中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实现对雨水的渗透、储存和回收。仿生人工海绵体可以对强降水进行储存,也可以在干旱时将经过净化的雨水释放出来,用于城市清洁和绿化。在仿生人工海绵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2个关键问题。1)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助专业设备将黑水与灰水分离,实现灰水的二次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绿色建筑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屋顶、集水罐等设计对天然雨水进行积蓄,经过净化后使用。2)关注市政水循环中水的二次利用,做好雨水收集,如设置透水式广场地面及人行道,提升地面的透水能力;也可以将一些大型停车场作为试点,建设再生水专用通道,推广水循环系统。
3.3关注生态海绵体改造
对于一些欠缺天然海绵体的城市,可以借助人工技术对生态海绵体进行建设或者改造。在相关意见中提出,城市湿地以及下沉式绿地在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生态海绵体进行建设和改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设园林绿地通过在城市中建设人工园林绿地的方式,实现对雨水的积蓄,提升城市洪涝灾害应对能力。2)改造城市水系统实现河流、湖泊、湿地等系统的相互联通,切实发挥城市水体的调节作用。3)改变以往居民区和工业区建设以及绿地建设的布局方式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原本集中设置的绿地转化为小型的下沉式绿地,分散布局,在不影响其他用地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绿地对雨水的利用率,减少绿地外排水,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就地消纳。4)对现有园林绿地进行改造通过下凹式设计与滞留塘的相互配合,提高绿地生态效益及透水面积,增强雨水积蓄的效果。
3.4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
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在规划前期切实做好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开展针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针对城市本身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对照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好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所处区域内所具备的职能及性质,制定科学的雨水控制目标。通过对城市绿地、水系、竖向等的专项规划与协调,确保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
3.5优化城市详细规划方案
在详细规划方案制定和优化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切实做好对场地土壤特性、水系、竖向高程以及工程设施建设情况的分析和评估,借助模型分析的方式,明确场地开发前后的地表汇流情况,确保设施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确定好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数量、布局以及规模,利用好场地中原有的坑塘水系,对照场地的实际情况,优化组合低影响开发设施,并对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结语
现代城市运行中存在的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城市内涝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解决,做好各层级规划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建筑、景观、排水等专业的有效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需要做好开发区域的量化分析,控制城市用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要求的贯彻落实,确保其与专项规划实现协调及衔接。城市规划人员应该对照各类用地的特点以及相应的专项规划,做好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龚子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创新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1):80-81.
[2]赵军伟,贺慧,陈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条件分析与探讨[J].市政技术,2021,39(1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