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为何栩栩如生?

  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一幅画,应该非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莫属。

  不仅仅是它“神秘的微笑”,更因为这幅画让人感觉如此的逼真、自然。同样是人物画,《蒙娜丽莎》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绝大部分画家会将眼睛看到的每一个部分,都仔仔细细勾勒出来,尤其是将每个部分都聚焦了看。结果就是画作非常精美,可以说“完美无缺”,但总感觉有点“失真”。而达芬奇让“蒙娜丽莎”的五官在自然的光影中凸显出来,却把脸颊的边缘、嘴角、眼角微妙地融入柔和的阴影中。

  达芬奇所采用的,是一种当时没有人尝试过的“轮廓模糊法”。他研究过人的眼球构造和视觉功能,发现当人的视线集中于一点时,其他不在视觉焦点的部分则会自动模糊。

  也就是说,《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划时代的作品,表面上看是绘画技巧的创新,是达芬奇“天才的发明”,实际上是达芬奇基于“科学观察”的结果,而背后则是我们日常未曾注意到的“常识”。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其实在面对市场的时候,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如何处理“精确”与“模糊”之间的关系?哪些需要定住眼睛来看,哪些需要选择性的模糊处理? 这才是考验智慧的地方。

  正如有的人说“要尊重常识”,也有人说“很多事情都是反常识”甚至“反人性”的。究竟要如何选择,听从哪一种“忠告”,其实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经常有人向笔者咨询,“我们公司应该转型吗?”“这个业务未来有发展潜力吗?” 或者,“你怎样看某某商业模式”?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亲自去寻找、尝试、验证之后才知道。

  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道理永远都是“死”的,而生活是“流动”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