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老师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老师,谜,历史
  • 发布时间:2022-10-16 14:27

  他站上讲台的第一件事,是用慧黠的眼睛,把台下的同学扫一遍,直到每一个都安静下来,才略带调皮地笑着说:“现在我们开始上历史课。首先,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想照历史课本上写的讲,还是要听我讲真正的历史?”

  台下学生都是刚刚上了台中一中的高一新生, 早上朝会时, 我们才见识到高二、高三学长用集体的嘘声, 如何把校长嘘下台, 感受一种叛逆的精神, 如今来这么一个带劲的老师,简直太令人兴奋了, 异口同声说:“ 要听真正的历史!”

  “好,那你们把窗户关起来。不关也没关系,校长来巡堂的时候,你们就说是我要这么上的。”他微笑着说,“ 那, 我们先来讲一讲, 秦始皇这个私生子,是怎么变成皇帝的……”

  在那威权的年代, 皇帝等于领袖, 领袖即是权威,敢说皇帝是私生子,那简直是大逆不道。但他却自自在在,无忌无讳地说起故事来。

  整个中国历史,那些枯燥乏味的人物姓名,那些无聊的战争地点, 那些莫名其妙的朝代更迭,在他活灵活现的描述之下,突然都生动起来。

  那是1 9 7 3 年的秋天,这个叫齐治平的老师,石破天惊, 一语打开了知识全新的窗口。不仅是知识, 而是看世界的方法。我们学会了不迷信体制, 不相信权威, 反抗教条, 学习独立思考的精神。他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并不是讲课的内容, 而是那一双充满批判精神、永远带着嘲讽笑意的眼神。

  他总是在讲完历史故事后, 略带不屑地扬了扬桌上的教科书说:“ 你们看, 这种课本,简直教人当傻瓜!”于是哈哈笑了。

  孤独离乡的他, 有东北汉子的豪爽, 每天中午吃饭, 喜欢喝一杯高粱酒, 来上课时往往有几分微醺。他会喝上一大口茶, 打开向北的窗户, 让寒冷的风吹进来, 再松开领口, 迎着风说:“啊,北风,北风,你再吹,吹得多凉爽!”然后呵呵地自笑了。

  偶尔他会讲起抗战的故事, 讲起日本人占领他的家乡, 他几岁开始流亡, 中国人如何抵抗日本鬼子, 说到民间抗日的英勇, 他还会唱上两句“大刀歌”。

  有一次, 他和朋友吃饭, 喝得多了, 有些醉意,我们不想上课,就起哄要他唱歌。

  “ 好, 这种天气,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北方的历史。在讲北方的历史之前, 先唱一首北方的抗战歌曲吧!” 他以一种专业艺术歌曲的唱腔,用嘹亮的歌声,高声唱起了“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那声音完全是专业的歌唱家的水平,高亢,嘹亮, 唱得隔壁班的学生都无法上课, 纷纷跑来我们班的窗口偷听。他们也不敢打扰, 只是静静的, 有如看见神人般地站在窗边睁大了眼睛。

  齐老师唱得入神, 径自闭上了眼睛, 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然而, 我们都听得出来, 那高音如此孤独, 如此苍凉, 仿佛一只苍鹰, 在天空中盘旋,却找不到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乡,一个无家的游子,一个永远流浪的灵魂……

  歌声余音结束时, 我们都不敢出声。我们已经看见他的眼角湿润, 泪水静静流淌下来。他用大衣衣角拭去泪水,羞赧地微笑起来,说:“这唱歌要用感情,可是太用感情,也不太好呵,唱得都想家了……”

  他成了同学眼中的一则传奇, 一个谜样的人。

  传说, 他是音乐才子, 因有歌唱才华, 本要保送他出国去学声乐, 但他拒绝了, 他认为当前中国最急迫的是救亡图存。要救亡图存,就得像医生探究病因, 研究中国历史, 找出中国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把病因从身体里消除,中国才有希望。所以他进入北大历史系。

  然而, 抗战结束, 国共内战, 却让他流离迁徙, 最后来到遥远的海岛上。一代才子, 空有一身学问, 却没那么多大学可以栖身, 也去不了中研院, 只有到台中找一间中学先落脚。传说,他还有一个北大校花的妻子,来了台湾后,因觉得没什么出路, 就去香港当影星, 两人没离婚,但分开了。传说他有一个女儿,很漂亮,像爸爸的潇洒, 妈妈的美丽, 已经去台北读大学……他寂寞教书,喝酒消愁。

  那一年我1 5 岁,一个台湾乡下的少年,从未看过北地风情, 未曾了解战争的残酷, 也未曾想见离别的忧伤、思乡的漂泊, 却因了他的歌声,仿佛可以触摸般的,体会到家国的忧思、战乱的流离, 也是第一次见识到, 在大历史的悲剧中,一个知识分子的才华、一种人文的风度,和魏晋人物的狂放不羁。

  多年以后, 每一个台中一中的学生说起齐治平, 都印象深刻, 无法忘怀。因为那是我们人生的启蒙阶段, 而他开启了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思考、批判的精神。(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暗夜传灯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