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 今天吃什么” 的时候,能否听到脑海中传来的声音?一个声音说,“吃火锅喝奶茶吧, 犒劳下自己”, 另一个声音说,“ 不行, 还是继续吃减肥餐吧”。就好像有一个白天使和一个黑天使在你的耳边低语,但你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听到这段激烈的争论, 难道说……你无意中也学会了天使的语言啦?
脑海里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打住! 实际上, 脑子里出现声音是很普遍的现象,早在2 0 世纪3 0 年代,这个问题就已经被注意到了。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号称“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利维· 维谷斯基( 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他把这种声音叫做“ 内部语言”。
他观察到几岁的小孩子在玩游戏时,总喜欢自言自语,并且,如果你认真地听他说的话,很可能会发现:等等,这居然是一段对话!
而当人长大以后, 会把这种出声的对话转化为不用出声的脑中对话, 所以他认为, 人脑海中的声音实际上是人类将外部的社会对话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限制,这种理论只能成为一种假说。
随着科学的进步,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 当人们脑中出现声音却没有开口说话时, 脑中一个跟说话有关的区域——布罗卡氏区被激活了,就仿佛真的听到我们说话一样。
也就是说,脑中的声音可以理解为一个“副本”,这个副本实际上被称为“伴随放电”。
什么是伴随放电?
以V o n H o l s t (德国生理学家)和S p e r r y(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发现,当我们在做动作的时候, 大脑除了会给肌肉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以外, 还会命令“ 初级运动皮层”随时将这个信号复制并传送给其他脑区(主要是小脑和顶叶), 这个复制以后的信号就是伴随放电。
那为什么干啥都要复制信号通知其他脑区呢?
你可以这么想, 你本来是个哑巴, 但是突然开口说话了,别人会不会突然被你吓个半死?同样的, 传送副本给其他脑区是为了好让其他脑区知道你的下一步动作, 这样你就不会被自己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动作给吓到。就好像是在预告:“ 咳咳, 各部门注意, 领导马上就要到公司了,准备就绪!”
传送副本还有一个作用, 它可以实时比对动作完成的质量, 这样就能对动作进行精细的调整, 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 人们会忽略掉自己的心跳声, 也不会刻意去注意自己眼球转动的方向, 这使得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地处理身体以外的事情, 而不必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到诧异,这是副本的另一好处。
现在你应该可以理解这个副本的作用了吧?当然,副本也有一些小b u g。
语言副本的影响
在你与别人对话时, 你可以理解为副本将你想说给别人的话,提前说给自己听了。所以,当你真正发出声音和别人交流时,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声音盖住别人的声音, 大脑就利用副本主动把你输出的声音音量调低, 因为大脑反正已经知道你将要说什么了, 因此, 它认为没必要再大声听你讲一遍。这就造成了两个现象:
当你大声说话时, 你并不觉得声音大, 但别人纷纷朝你看来。
有时候你说话出现了口误, 但由于大脑提前收到了正确的副本, 且自动降低了你说话的音量, 所以你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出错了, 或者不容易马上发现。
有人认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很有可能就是被自己脑子里的声音给逼疯的, 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个声音的来源是自己, 而非身体外部, 所以他们才会误把自己脑子里的声音当作是别人在说话,从而造成“分裂”。
脑子里的声音, 也就是语言副本, 与我们的默读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家认为, 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人, 由于不能产生副本, 即他们听不见自己脑中的声音, 因此他们做不到默读这一行为。
综上, 科学家们推测, 当人在进行抽象思考的时候, 我们的思想经常会被语言化, 被语言化以后, 立马就会触发伴随放电。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我们并没有开口讲话, 我们的听觉系统依然会接收到这个副本, 也就是听到了这个声音。
显然, 如果推测成立, 那么人在思考时候听到的声音,当然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了。(浙付摘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