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华章,大美家园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国家公园建设成果成为十年林草工作的最大亮点,也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最亮丽的名片。”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会上表示。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稳妥有序推进当中。”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下一步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建设。”

  填补空缺

  “中国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全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方案和路径,积极推进新一批国家公园设立的前期工作。”唐小平表示。

  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分别为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涉及青海、四川、吉林、海南、福建等10个省区,其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4%,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其首要功能是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的三大理念。

  我国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三类,分别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国家公园居于主体地位,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占首要地位,在保护最珍贵、最重要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中占主导地位。

  此前,中国在保护自然方面曾有着各种探索与实践,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但有的偏重于保护物种,有的偏重于保护某一类自然系统。

  “国家公园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保护大尺度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方面的空缺。”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大尺度”的典型例证,它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山脉逶迤,雪原广袤,河流湖泊众多,总面积达19.07万平方公里。

  据悉,“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正在研究、编制当中,将于近期发布。方案中遴选出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将保护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是按照建立全世界保护规模最大、自然生态地理特征最多样、保护价值最高的国家公园体系要求编制的。”李春良表示。

  后发优势

  “当下,我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已初步成形,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在事权划分、资金、法律、技术方法和社区治理各方面都有所进展。”杨锐告诉本刊记者,“这意味着,我们用9年多时间,走了很多国家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设立于1872年,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国家公园。

  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虽晚,但后发优势明显。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从国家层面正式启动国家公园建设。此后,这项工作得到迅速推进:

  2015年,启动三江源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18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自然保护地领域“多头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

  2021年,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杨锐介绍,进行体制试点,是希望找到国家公园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困难和体制机制障碍,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效率和系统性。正式设立之后,重心就转为国家公园到底该如何治理。

  他特意强调是“治理”而非“管理”,因为管理强调自上而下,治理则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双向概念。国家公园的建设与保护需要不同利益相关方参与,需要将社区百姓的生计纳入考量,需要为全民提供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的机会。

  在国家公园的各类治理问题中,社区治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与否,衡量标准就是社区治理成功与否。”杨锐表示,“因为,动植物不需要太多干预,最重要的是把‘人’安顿好。”在此前《国家公园法(草案)》立法征求专家意见期间,杨锐建议在该法中设立“社区治理”的专门章节。

  在这方面,三江源国家公园创造性地建立了生态管护员制度:在每一户牧民家中,设立一个生态公益岗位,即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领取国家工资,每人每月1800元,年收入2.16万元。目前,这里共有1.72万名生态管护员,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上位法的出台是国家公园建设中备受关注的大事、要事。

  2017年8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立法的国家公园法规,为国家层面开展国家公园立法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5年后的2022年9月,由国家林草局起草的《国家公园法(草案)》已完成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环节,立法进程明显加快。

  成效显著

  “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李春良说。

  青海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誉,是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公报暨非凡十年》,晒出成绩单: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介绍,经过国家公园建设,青海省的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每年向中下游稳定输送600亿立方米二类以上的优质水,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

  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消息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分属73个自然保护地、13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的72%得到了有效保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畅通了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东北虎的数量达到了50只以上,东北豹的数量达到了60只以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近两年,新增了3只海南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种群数量达到了5群36只;武夷山国家公园近三年新发现物种达到了14个。

  10月12日,在中国首批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公园主题曲MV《最珍贵的你》同步上线,歌词这样写道:“……你在绿水青山间,烟波浩渺水潺潺;顺应人民意愿,世代传承共建;绿色的华章,大美我家园……”

  李春良表示:“国家公园建设是国之大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我们这些参与者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公园,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贡献力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