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教学实践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教育变革,教学实践
  • 发布时间:2022-11-16 15:27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实践工作也面临着更大挑战。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于传统课程与单纯线上教学的学习环境,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几种主要的教学资源类型,总结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实践策略,以为高校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教学资源以其独有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和大规模的推广,实现了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学的中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1]。各大高校教师需提高对互联网教学资源的重视,认识到其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与时俱进,积极采取互联网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现代化教育工作的需要。相信在未来,“互联网+教学”模式势必会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互联网+”背景下的互联网教学资源

  1.1 翻转课堂

  较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便是将“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更多地放眼课外,关注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微课

  较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而言,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与“微时代”的代表产物,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微课视频资源大部分为几十兆,容量小,不仅可在线学习,也可保存视频到本地,学生可突破时间和地点的束缚,教师也可与同专业教师进行互相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同时,微课视频的内容少却精,教学内容均为精挑细选,注重单个重点知识的讲解,针对性较强。微课视频资源的应用面广,交互性强,既可在线和远程教学、课堂与课外教学,又可实现校内和校外学习,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3 MOODLE平台

  在世界范围内,MOODLE平台均有运用,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构建起相应的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学习管理系统。借助MOODLE平台,教师可实现在线教学,与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并且还具备在线评价、在线测试等功能。同时,MOODLE平台具有的Wiki、论坛模块功能还可为师生互动提供强大的支持。

  1.4 MOOC平台

  MOOC平台(慕课)是一种网络课程开放平台,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学生有机会获得来自各大顶尖高校的教育资源。基于MOOC“优质教育无国界”的运用概念,其在世界范围内均受到追捧,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MOOC教学中,也包含了部分翻转课堂、微课内容,提高了授课方式的灵活性,有效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5 移动客户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逐渐提高,借助APP展开教学,也成为众多高校教师优先选择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在APP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性提高,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在课堂外,教师可利用APP进行备课、批改作业等。APP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2. “互联网+”给教学实践带来的机遇

  2.1 扩宽教学实践的领域

  新媒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能够弥补传统传播媒介的弊端,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慕课、微课和移动客户端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任课教师与课程,完成与教师的线上互动,提高教学的双向性。

  2.2 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教学渠道不断拓宽,更多高质、高效的教学之路被开辟出来。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够获取更多信息资源,拓宽教学新空间。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教学资料,实现网络资源与专业课程的联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发掘能力,进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在现代社会,作为“网络时代青年”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均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个性鲜明,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走入课堂僵化的模式。任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学生能够在线上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2.3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得到高校的积极响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教师传统的课堂统治者地位发生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更多时间投入教学,在课前,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利用者,不必再如传统的按部就班的课程讲座教学一般,也不必专设环节来准备课程,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整合、优化课程资源配置,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小组学习与合作探究,时刻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指导,共同协作,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增多,能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与教师共享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转变为课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3.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师缺乏互联网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互联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思想观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但是,部分教师却并未认识到互联网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落后,开展互联网课程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在教学上,部分任课教师存在“为了互联网教学而教学”的现象,教学方法单一、生硬,未掌握将网络课程资源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法。部分教师即使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教学意识,但是无法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无法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继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全面分析互联网发展的特点,掌握互联网的运用技巧,以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需求。

  3.2 教育工作与实际脱节,无法满足学生教育需要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成为学生知识来源的灌输者,教学形式、内容也由教师一人决定,常常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习惯使用互联网获取课程资源,但由于高校教育缺乏“互联网+教学”的理念,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部分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时,缺乏对学生需求的考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导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对接,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难以提升教学效果。

  3.3 教学评价方式落后,无法反映教学效果

  目前,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方式仍沿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内容陈旧。同时,大部分高校教师均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结合的评价模式,但是期末考核成绩占比过大,部分教师将出勤率与平时成绩等同起来,学生为了平时成绩而走形式,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在评价机制方面,大部分学生并未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也未公开,不利于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体现,评价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互联网课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4.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为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互联网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与学生互相启迪,沟通协调,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移动客户端等,构建“在线学习(课前)+面对面教学(课中)+巩固教学(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实践策略。

  4.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能够让师生互动更有效。因此,任课教师需变革课堂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完善教学内容。高校应当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模式,引导广大专业课教师积极采取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例如集中培训、专家讲座、观摩学习等,也可以通过线上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4.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教育需求

  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从根本上而言,教学工作就是对人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工作。任课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关注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载体,识别网络资源,选择有助于自己全面发展的信息资源。

  4.3 丰富教学手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借助MOODLE平台,运用其强大的微视频、随堂测验、在线讨论、课堂延伸等功能,形成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设计,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选用智能手机作为辅助工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重塑,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使用移动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不受地点与时间的限制[3]。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APP,创建群聊,以增加课程教学的互动性。

  4.4 借助翻转课堂,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

  近两年,翻转课堂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正在逐渐成为课程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翻转式课堂以小班精讲、讨论的形式开展[4]。翻转课堂的精讲是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补充,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的讨论也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具体的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单独或小组展示、教师课堂答疑、面对面交流、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模拟情景等。在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中的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指导、答疑作用,与学生共同协作,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难题;在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巩固学习,以实现知识内化的目标。

  4.5 注重教学评价,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对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考试分数体现,这种方式无法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就互联网课程教学而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评价教学效果时,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避免传统的分数决定一切,争取做到课课反馈、天天评价、周周总结、月月表彰。在教学评价中,教师需格外注意对网络教学模块的评价,全面结合学生的网络平台学习记录、进度、内容和测验结果,将其合理纳入学生总成绩体系中。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在评价机制中还需加入自评、他评与互评等方式。教师通过自评,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通过自评可发现自身不足,培养自省习惯,以促进全面发展。通过他评,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当下,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教育事业深受其影响,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是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学变革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互联网课程教学并非简单的“传统+线上”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符合学生差异性、符合教师创新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近两年,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初见成果,各高校应当加强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完善教学考评机制,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取长补短,乘上“互联网+”的浪潮,使其成为教师青睐、学生喜爱的新型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戴四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方式转变探索研究[J].考试周刊,2022,(28):127-132.

  [2]李卫东.“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以贺兰县第二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宁夏教育,2021, (Z2):105-106.

  [3]高清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249-250.

  [4]隋桂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20,(6):64-65.

  作者简介:王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互联网技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