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混合式,模式,实践
  • 发布时间:2022-11-16 15:28

  摘要: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学校全面复学复课,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本文分析阐述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从规划目标与路径、混合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组织架构与政策、数字化教学环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支持等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1.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防疫常态化的情况下,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不断促进网络教学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对教育的支撑力度凸显。疫情期间“互联网+教育”的在线学习方式,利用其独特的丰富多媒体资源、便捷方便协同交流及互动界面友好等优势,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效果,但由于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之间的“察言观色”,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因此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优势的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等[1]。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和课堂实体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强调的是在适当的时间应用不同的学习模式,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后疫情时期融入教育教学成为必然[2]。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和研究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格拉汉姆等人基于对美国院校的考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措施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以策略、组织、支持三个方面为主的实施措施。策略方面包括目的、倡导、实施、定义、政策五个维度;组织方面包括管理、基础设施(教师专业发展)、排课、评价四个维度;支持方面包括技术、教学、激励三个维度。同时,划分了混合教改的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学校管理者有意识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同时意识到是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第二阶段是早期的实施尝试,学校开始制订实施方案并配套调整组织结构,促进混合教学在部分师生中尝试并初探成功;第三阶段是推广成熟不断增长阶段,根据初步尝试师生反馈的信息,不断修正调整相关的制度策略等内容,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变成日常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并通过加强评估和基于数据的决策来不断改进混合教学。

  在不断研究中,可以认定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涉及的要素有讲授者、学习者、学习内容、信息技术、支持手段、组织机构等。以清华在线教学韩锡斌等专家为代表给出了较明确的院校混合教改实施措施框架,框架内容包括愿景和规划、课程体系、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支持、网络环境、政策与学校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伙伴关系、研究与评估八个方面,指出一般院校混合教改发展应经历未考虑、应用、融合和变革等几个阶段,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混合教改的核心要素(能力框架)基本一致。笔者依据清华在线混合式教改的能力框架,从规划目标与路径、混合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组织架构与政策、数字化教学环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2.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1 规划目标与实施路径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明确指出,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拓展教学的时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3]。将信息技术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化教学等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动态及时反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等。同时指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面向教师(包括企业兼职教师),构建全流程、多模式人人互通的网络教学空间,支持教师开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维互动的混合式教学,面向工作绩效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支持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为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明确了方向。

  院校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是一个不断优化完善的循环过程,是院校、外部专家团队、企业团队等几方合作探索的系统工程,搭建出全流程、多模式人人互通的网络课程教学空间,以及课程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混合模式转型的具体框架。构建如图2所示的实施路径。

  2.2 组织架构与政策制度

  混合教改组织机构,一是以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等)为主导,二是相关职能部门(信息中心)和院系配合,明确各部门分工,各司其职,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进行平台的功能、技术、应用等搭建,并能及时反馈处理出现的问题,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控,保障项目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也要制定促进教师使用混合教改的政策及制度,明确奖惩措施等,加大教师进行混合教改的动力,加快教改进度,使混合教改落地。

  2.3 混合式教学环境

  混合式教学环境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环境,以及配套的网络基础保障设施,支持混合教学,同时也能支持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逐步构建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促进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在移动端“碎片化”学习,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互补充,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应用、管理、评价和学习过程数据分析展示的有机结合。

  2.4 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持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混合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能力,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体系。教师培训可简单划分为四个层级三个发展目标。第一发展目标是对混合式教学基础知识层面了解和扩展知识层面应用阶段,主要是对信息技术知识了解,掌握信息化职业科学知识、信息化职业技术知识、整合技术的职业教学法;第二个发展目标是对混合式教学融合知识层面的整合阶段,主要是对信息化职业实践知识、整合技术的职业科学教学法、整合技术的职业技术教学法;第三个发展目标是对贯通知识层面的创新阶段,主要是整合技术的职业实践知识教学法。

  三个发展目标的内涵如下:构建了解及应用目标内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在网络教学中运用,并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了解职业前沿,促进职业发展,在网络课程中开展师生交流互动。教师逐步在教育教学职业发展中体会信息技术作用,形成信息技术教学观与信息技术促进职业发展观;构建整合目标内涵——在形成信息技术教学观与促进职业发展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应不同。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整合教学方法创设相应情境,在网络平台环境中进行信息化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校企合作等,在教师专业职业发展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职业实践知识的信息化发展;构建创新目标内涵——这一阶段的内涵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虚拟仿真与实践结合的实训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训中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实训情境,将职业实践知识显性化,更好地完成实践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实训成果,评价其实践知识掌握程度并不断反馈,使学生在实践反馈中调整并加深理解,达到不断创新的意识及目标。

  2.5 学生学习支持体系

  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职业能力等习惯养成,构建学生学习支持体系,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差异化日益突出,更多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等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现象。随着“云、大、物、移”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生学习支持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混合式教学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限制,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只有真正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探索多种教学服务模式,才能适应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结语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方法渗透等,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英.“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商业故事,2018,(10):177-178.

  [2]陈画.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9,(34):109-110.

  [3]孙珊.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语音课程中的应用——评《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实践于探索》[J].中国科技论文,2022,17(6):719.

  [4]王雪晴,李阔湖,卫亚博,等.新工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探索与评价方法研究——以《自动检测技术》混合式教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9):126-127,130.

  [5]沙沙,张平,张静.“互联网+”时代,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1,7(21):115-117,121.

  作者简介:马红麟,本科,电信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重构的研究(编号:CHDB202017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